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儒释道:以礼相待, 从心开始, 以道相通 ——后EMBA人文课程第二模块于成都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30日

2009年7月16-19日,长江商学院2009全新“后EMBA人文课程” 的第二模块“文明对话:宗教、文化与社会意识”在成都开课,杜维明,叶小文,李刚等教授分别从儒、释、道三个角度探讨了宗教之于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意义。六 十多位来自各大商学院的EMBA学员参加了本模块的学习。

课程以16日晚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的“禅与人生”的讲座拉开序幕。宗性法师通过讲述一系列趣味横生的佛家典故与譬喻, 阐明了佛家“缘”及“修行”的本意,法师劝诫当代企业经营者在追求经济利润的过程中,在思考“做什么”与“怎么做”的同时,更要明了“为何做”,从而成为 对社会进步有推动意义的社会企业家,拥有更加圆满的人生。

哈佛燕京学社社长,长江人文委员会主席杜维明教授被誉为“新儒学思想家”。他在授课中系统地讲解了儒家思想的历史渊源,传承与演变, 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核, 并指出文明对话要基于开放平等的心态,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虚心倾听的能力,而文明间成功地对话是化解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失衡关系的最佳手段。

李刚教授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道教专家。他从学术的角度分析了道教的历史、由来及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与实践,指出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承载了中国文化对“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及普罗大众对健康长寿的向往与追求,“中国文化的根柢皆在道教”。

叶小文教授任国家宗教局局长已有15年,对宗教的社会意义有着十分深刻的体认,“宗教可以使和谐更和谐,使冲突更冲突”。他总结了世界几大宗教的共 性与特性,并从思想和社会层面上阐述了宗教的意义。他以亚伯拉罕之谜为线索,讲述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由来已久的矛盾和冲突的深层成因, 并对乌鲁木齐“7.5”事件进行了解读,示范了宗教与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的相互影响。叶局长最后介绍了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的世界佛教论坛,及其对推动海 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意义。

长江CEO班学员焦炳华参加了后EMBA课程的学习,她表示“感触最大的是跳出中国看中国文化,多视角多角度观察思考世界,悟清做人做事之道。”

2009全新后EMBA人文课程是 长江商学院着力培养中国企业家人文素养的大胆尝试,旨在提升中国企业家对东西方文明的理解和全球对接的能力。课程第一模块“文化中国与东亚文明”5月 8-10日在京结束,杜维明、日本著名汉学家滨下武志(Takeshi Hamashita)及美国著名汉学家浦安迪(Andrew Plaks)分别就中国文化,东亚海洋文明及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新视角的解读。

课程第三模块“现代西方精神与启蒙”将于9月18-20日在西安开课。咨询电话400-700-855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