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环球企业家》杂志就超主权储备货币问题访问刘劲教授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5日

20年来那头闯入瓷器店的大象低调慎言,处处提防可能的敌视和恐惧。如果大象开始试图展示其庞大身躯的力量,结果会怎样?  

于4月4日闭幕的G20峰会承诺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金规模扩大3倍至7500亿美元,另新发行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 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倍。同时,IMF还将在今后两年提供更多贸易融资。凡此种种一举让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逐渐被边缘化的IMF重焕风采—这被认为与会前中 国罕见的舆论造势密不可分。

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峰会前用中、英文在央行网站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等三篇文章。在这些引起各国激烈争议的文章中,周开门 见山地指出,只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受制于美国本国利益,周期性危机不可避免。他提议应在IMF特别提款权(SDR)的基础上建立超主权的储备货币取 而代之;他还反驳亚洲尤其是中国高储蓄率提供给美国流动性的观点,并暗示对资本监管的放任和垄断的评级体系才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但经由中国提出,即刻招致了美国的反对,金砖四国其它三国也在第一时间表示了支持。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评论 称,中国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多数的国际经济论坛之外,但在此次峰会上却扮演了比较积极的角色。比结果更令世界关注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态度的转变。去年底世 界处于飘摇之时举行的G20峰会上,面对国内外寄望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国家主席胡锦涛称,中国保持发展,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彼时,中国刚刚超越 德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威胁论”在西方主要国家再次抬头。

到此时,中国仍在恪守“韬光养晦”的国际竞争战略。1990年前夕,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邓小平提出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为核心的应对之 策。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文中,这一核心思想得到进一步诠释:“过头的话不讲,过头的事不做。要埋头实干⋯⋯”这 一继承中国几千年来的独特的现世主义的精炼概括,20年来成为中国决策国际事务的基础坐标。

是时候摒弃“韬光养晦”战略了吗?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向《环球企业家》指出,高调也许仅仅是对美国未来政策的一种试探。从理论上看,SDR不可能成为储备 货币—作为IMF成员之间结算的“电子货币”,不能流通。而这恰恰是成为储备货币的前提条件之一。美元之所以成为储备货币并不是美国强加给其它国家,而是 市场的选择。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教授刘劲向 《环球企业家》分析,目前美元仍然是60%的国际储备资产计价货币、70%左右的国际贸易交换媒介、80%甚至更高的国际金融交易的计价货币。若占世界 GDP30%的美国反对,要取代这些大山几乎不可能。即使谋求超越美国的欧盟国家由于有通用货币欧元,也不会对超主权货币感兴趣。

事实上,取代美元或不是中国真正的目的。不久前的两会总理见面会上,温家宝希望通过美国《华尔街日报》传达中国“要求美国保持其良好信誉,遵守承诺,并确 保中国资产的安全”的信息。而在去年底掀起美国国债的争议讨论中,央行一位官员在美国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中国的无奈:目前除了继续增持美元,中国几乎没有其 它选择。如此,明确向美国发出信号,从而谋求一个稳定且符合中国利益的美元也许才是中国乐于见到的结果。

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8年底达到约1.95万亿美元。截至2009年1月末,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金额增加至7396亿美元。然而在 3月18日,美联储突然宣布直接购买3000亿美元国债和8500亿美元机构债券,这意味着美国的印钞机开始加速印钞。 美联储回购国债后,虽然美国国债利率因此升高,但相对于投资收益来说,汇率本身的损失对于庞大的中国外储来说更为危险。谢国忠认为,美元在未来一段时间的 贬值有可能达到1/3。然而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中国实行人民币紧跟美元的汇率政策,中国政府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能做的仅仅是发出严正的呼吁。

事实上,美国的货币政策让中国左右为难的情况由来已久。刘劲指 出,政府永远只能控制货币政策和汇率中的一个。美国放弃了对汇率的控制,但别国盯住美元的同时,自然的把本国货币政策与美国的货币政策绑在了一起。这就不 难解释,2007年底到2008年7月份,中国集中精力收缩货币政策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被美元持续的贬值以及紧随其后的汽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而消弭 于无形;而当全球金融危机在去年9月份深入发展后,美元进入升值通道,人民币被迫横亘在6.8平台至今未有改变,此举规避了在出口连续下降下,变相快速升 值人民币的危险。此时,美元和美国债的持续升值,中美达到了一个暂时的双赢局面。但刘劲强调,从危机爆发伊始,中国决策层就应意识到,伴随美国经济的持续恶化,美国人开动印钞机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因此,在发出不满的声音的同时,有必要对人民币一直以来实行的汇率政策进行反思。从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盯紧美元的事实并未真正改变。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贝哲民(Ben Simpfendorfer)撰文表示,到目前为止,制约中国向全球货币改革贡献力量的一大因素一直是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事 实。

所幸周小川系列文章的背后还有更务实的行动。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通过本币互换, 协议双方在进行双边贸易时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4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内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仅是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其后是金融交易计价,最终,则有可能自然过渡为世界储备货币成员。但每一步皆有赖于中国金融体系在成熟度和开放性方面能够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诡秘风云。

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银行体系拥有约46万亿存款,接近GDP的两倍,但几乎没有公司债市场,股市规模与之相比更显得微不足道。 如此单一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政府的严格监管和封闭的运转得以避开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本质上仍是温室中的花朵。“中国的金融仍然骑三轮车,而美国是在开跑 车。”刘劲比喻说,“跑车在前面撞毁了。但是往前看,我们是要跑车还是三轮车?”

“被关在俱乐部门外,人就会抱着一种羡慕的心理。但不要把国家利益盯在某些小问题上。”谢国忠提醒决策者,中国需要正视的是化解别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而不是执着于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

(原文发表于《环球企业家》2009年4月20号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