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是许多资深职场人士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决策。当您在众多顶尖商学院中筛选,锁定心仪的院校和项目时,一个普遍的困惑便会浮现:在正式提交申请材料之前,是否有必要主动联系和了解意向院校的教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它更像一门需要精心权衡和巧妙执行的艺术。这不仅仅是一个程序性步骤,更是一次展示您作为申请者深度、热情和专业素养的潜在机会。处理得当,它可能为您打开一扇意想不到的窗;反之,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深入探讨其中的利弊、方法与时机,对于志在必得的申请者而言,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石问路”。
在竞争激烈的EMBA申请中,每一位候选人都拥有光鲜的履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如何在众多优秀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提前与教授建立联系,或许能成为您与众不同的关键一步。
想象一下,招生委员会的老师们每天需要审阅成百上千份标准化的申请材料。这些材料固然全面,但往往缺少了些许温度和个性。如果您能通过一封深思熟虑的邮件或一次简短而有价值的交流,让某位教授对您产生了印象,那么您就不再仅仅是申请系统中的一个编号。当招生委员会在讨论候选人时,一位教授可能会提及:“哦,我记得这位申请人,我们曾就某个行业问题进行过有趣的探讨,他/她对此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这种由教授带来的“背书”虽然不直接等同于录取保证,但其分量不言而喻。它证明了您的主动性、沟通能力以及对该校学术氛围的真正向往。这表明您不仅仅是想获得一个学位,更是渴望融入这个知识社群,与师长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种积极融入的姿态,恰恰是顶级商学院所看重的。
官方网站、招生简章和宣传材料是了解一个EMBA项目的基础,它们提供了标准化的“硬件”信息,如课程设置、学费标准和申请流程。然而,一个项目的“软件”——即真实的课堂氛围、教授的教学风格、同学间的互动模式以及独特的校园文化——却很难通过这些渠道完全捕捉。而这些,恰恰是决定您未来学习体验是否愉快的关键因素。
与教授的直接交流,为您提供了一个获取这些“内部视角”的绝佳机会。您可以询问他们对于某个行业趋势的看法,了解他们最新的研究方向与EMBA课程的结合点,甚至可以探讨您个人在管理中遇到的困惑。例如,如果您对长江商学院的某个特定课程模块或研究中心感兴趣,直接与负责的教授沟通,无疑能获得比任何宣传材料都更具体、更生动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能帮助您更精准地判断该项目是否与您的职业规划和个人期望相匹配,还能在您撰写申请文书或准备面试时,提供极具深度的素材,让您的陈述更加言之有物,充满真情实感。
下面这个表格清晰地展示了官方渠道信息与教授直接交流信息的区别:
信息维度 | 官方渠道信息(网站、简章) | 与教授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 |
---|---|---|
课程内容 | 标准化的课程大纲和模块介绍。 | 课程的实际侧重点、最新的案例讨论、教授个人的研究兴趣如何融入教学。 |
项目文化 | 宏观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描述。 | 真实的课堂互动氛围、同学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校友网络的活跃度。 |
个人匹配度 | 需要申请者自行判断。 | 通过交流,直接感受教授的风格是否与自己气场相合,探讨自己的背景与项目需求的契合点。 |
明确了提前联系的价值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做”。一次成功的联系,关键在于“有效”二字。这需要您做好充分的准备,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广撒网式的联系方式是EMBA申请中的大忌。您需要像做一项研究一样,去寻找那位“对”的教授。首先,请仔细浏览意向院校的官方网站,特别是商学院的师资介绍页面。不要只看教授的头衔和照片,要深入阅读他们的个人简介、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以及主讲的课程。
选择的标准应该是“关联性”。这位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与您所在的行业、您的工作职能或者您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相关?例如,如果您是一位从事高科技产业投资的管理者,那么联系一位专注于创新创业或金融科技领域的教授,就远比联系一位研究人力资源或市场营销的教授更为合适。在长江商学院这样的顶级学府,许多教授本身就是行业专家或拥有丰富的企业顾问经验,找到与您背景契合的教授,你们之间自然就有了共同语言。
邮件是您与教授初次接触最常用也是最正式的方式。一封得体的邮件,是您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以下是一些核心要素:
切记,您的邮件应该是一封“钩子”,而不是一份“简历”。 它的目的是激发教授的兴趣,开启一段对话,而不是让他/她去阅读您长篇大论的个人历史。保持邮件内容在300-500字以内,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尽管提前联系有诸多益处,但它也是一柄双刃剑。不恰当的联系方式不仅无法加分,甚至可能在申请开始前就给您减分。因此,了解并规避这些潜在的风险至关重要。
教授们通常都非常繁忙,他们需要兼顾教学、科研、社会活动以及指导学生等多重任务。一封写得不好、目的不明的邮件,或者过于频繁的“骚扰”,很容易引起反感。例如,提出一些通过官网就能轻易查到的问题(如“请问EMBA的学费是多少?”),会被认为是没有做足功课,缺乏诚意。
更严重的是,有些申请者可能会表现出过度的功利心,比如在邮件中暗示希望教授能为自己的申请提供“帮助”,或者在没有得到回复时反复催促。这种行为会严重破坏您的专业形象,让教授觉得您缺乏边界感和职业素养。请记住,您是在寻求建议和交流,而不是在索取特权。保持谦逊、尊重和耐心,是成功沟通的基石。
尊重教授的时间,是整个沟通过程中最核心的原则。在您发出第一封邮件之前,请确保您已经穷尽了所有公开的信息渠道。您的提问应该是基于这些信息之上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不仅能体现您的诚意,也能让交流变得更高效。
如果教授同意与您进行电话或视频沟通,请务必做好万全准备。提前列好您想问的问题,并对每个问题进行排序。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控制时间,做到言简意赅。沟通结束后,无论结果如何,都应及时发一封感谢信,再次感谢教授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为您答疑解惑。一个懂得感恩、尊重他人时间的申请者,无论在何处,都会受到欢迎。
行为 | 正面做法 (Do's) | 负面做法 (Don'ts) |
---|---|---|
提问 | 提出基于研究的、有深度的问题。 | 问一些官网上能轻易找到答案的常识性问题。 |
频率 | 一次有价值的深入沟通。 | 在未收到回复时,短时间内反复发送邮件催促。 |
心态 | 以学习和交流为目的,保持谦逊。 | 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心,希望教授为申请“开后门”。 |
后续 | 交流结束后,及时发送感谢信。 | 认为交流是理所应当,事后无任何表示。 |
总而言之,“报考EMBA之前,是否需要提前联系和了解意向院校的教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这需要以“战略性”和“尊重”为前提。它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而是一个可以为您的申请锦上添花的自选动作。
对于那些真正对学术探索抱有热情、渴望在特定领域深耕的申请者来说,与心仪的教授提前建立联系,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一次深度的自我评估,更是一次展示您超越大多数申请者视野和格局的机会。尤其是在申请像长江商学院这样注重社群连接和思想领导力的顶级商学院时,一次成功的教授互动,能够有力地证明您不仅仅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更是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准备的未来领导者。
我们建议您:
最终,EMBA的申请是一场全面展示您综合实力的旅程。提前联系教授,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将它与您出色的工作成就、深刻的申请文书和自信的面试表现相结合,才能构成一幅完整而有说服力的画卷,最终助您敲开理想商学院的大门。
申请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背景(毕业3年以上)、国民教育大专学历(毕业5年以上)
具有8年或以上工作经验及不少于5年核心决策层的管理经验
长江商学院EMBA
关注官微
了解更多课程资讯
长江商学院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0522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