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EMBA十六期王召明:蒙草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6日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持续进行,必须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从十七年前勤工俭学在路边摆摊卖花,到今天开发出蒙草成为城市绿化低碳发展的先行者,王召明一直致力于生态领域的发展。目前,他带领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引领着科技与生态结合的前沿潮流。

一直以来,城市园林建设用草都以进口草为主,这些进口草外型美观,但是培育起来耗水量大,生命周期短,维护费用很高。面对这个问题,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王召明首先想到了开发内蒙古乡土植物。

开发蒙草抗旱造绿

王召明告诉《长江》,蒙草是公司从内蒙古草原、荒漠通过引种、驯化野生乡土植物,选育的用于本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节水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多年生植物的统称,也泛指本地区优良抗逆性乡土植物。2000年以来,王召明开始研发蒙草,解决进口草用水量大、维护成本高、可持续性差的问题。今天,以蒙草为代表的乡土植物已经是和信园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要品种。

而多年以来,王召明自己更是不遗余力宣传推广蒙草的“形象大使”,在他名片的背面,用醒目的红色字体印刷着蒙草的几大优势:一节、二多、三强、四省。一节即节水,二多为多彩多样,三强为生命力强、抗旱力强、自我修复能力强,四省是省水、省钱、省人力、省物力。

王召明为我们展示了呼和浩特市种蒙草和进口草的关于节水这一项的对比数据。在用水量上,一平米引进品种草坪的用水是1.8吨,而蒙草大概是0.24吨;在维护方面,相比进口的常规草坪,蒙草的维护费用一般可以节约70%以上;在生命周期上,进口草的草坪生命周期一般是三到五年,而蒙草能达到十年甚至十五年,是进口草的二至五倍。两相比较,蒙草的优势令人印象深刻。在和信园尤其是王召明本人的大力推广下,蒙草已经开始走进西部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中。

当然,蒙草要成功进入城市并不容易。一棵草原上生长的野草变身为城市绿化用草,要经过引种、驯化、选育、试验等多个阶段,而这些阶段不是单靠梦想就能完成的,必须依赖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研发人员。据王召明介绍,目前和信园拥有几十人的专业研发团队,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和信园选育了近百个品种的蒙草,丰富了城市绿化用草的种类,同时也使得蒙草节水抗旱性、花期、绿期、形状等各方面的性能更好、更适于绿化使用。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目前中小城市纷纷进入城市建设的热潮,绿化用草的需求量非常大。王召明称,西部大多数城市的绿化率远未达到30%,市场空间惊人。

可持续的企业社会责任

王召明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持续进行,必须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与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捐款助学等公益活动当然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但要使之持续进行,最好与企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

这一观点与长江商学院李伟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李伟教授曾撰文指出,对于企业来说,提供高质、环保、安全的产品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上、管理上的创新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则是社会责任更重要的目标。

和信园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王召明说:“对于从事节能减耗的低碳经济企业来说,只要企业一天在运行,企业也就在持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王召明表示,在最初选择做蒙草项目的时候他对于低碳概念还不熟悉,但是节约创造价值却是他一贯的想法。蒙草事业首先是一种节约型事业,它立足于节约水资源、节省维护消耗等方面的优势。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的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节约用水迫在眉睫。而蒙草的开发利用使城市园林绿化用草能够节约90%的用水量,这无疑是对现代城市普遍缺水现象的有效缓解手段之一。

事实上,和信园蒙草除了在城市绿化中广泛应用外,还开辟了生态建设的全新领域,如沙漠治理、荒山绿化、黄河护堤等。这种生命力强劲的草利用自己繁茂的根系和旺盛的生命力,在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所达到的生态效益更是难以用具体数字来计算与衡量。

除此之外,和信园还出资创办了非营利机构内蒙古碳汇评估研究院。研究院针对现有生态植物的碳汇(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做测定,指明研究方向,在内蒙古森林、草原碳汇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面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品牌效益都很好的蒙草行业,王召明坦言,这个领域的竞争还不够。王召明说:“和信园不怕竞争,相反,我希望更多企业能够进入低碳节约的行列中来,开发更多、更环保节约的绿化产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达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长江》:是什么机缘使您选择了蒙草开发?

王召明:从大二的时候做花卉开始,我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17年了。2000年以后,我开始做抗旱植物,后来定位为内蒙古乡土植物,也就是蒙草。

我自己就是在草原上长大的,对中国草原尤其是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植物比较了解。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城市草坪被称为贵族草坪,比较娇气,耗水量大,维护费用高,而且生命周期只有三到五年,比较短。于是我想到了草原上那些节水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多年生的植物,也就是现在的蒙草。

《长江》:您在开发蒙草之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使用的是进口草吗?今天的和信园与其他城市园林企业相比有什么不同?蒙草所占的比重有多大?

王召明:在开发蒙草之前,我们一直使用进口草,当时的产值大概在几百万至千万。而现在,基本上都是用以蒙草为主的乡土植物,去年和信园的产值有3.6个亿,蒙草贡献的产值大概有1.5亿多。

和信园与其他的城市园林企业十分不同,我们的定位是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乡土植物进行园林绿化和抗旱,而不单纯是做城市绿化;与其他的园林企业相比,我们的定位和目的有相当的差异。

《长江》:在与城市园林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沟通时,让他们认识并同意使用蒙草,需要一个过程,您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王召明: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蒙草确实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必须让全社会认识到蒙草的益处。首先,我们会提供一些关于蒙草和进口草在用水量、养护成本等方面的数据,供他们参考和决策。再通过我们的示范性工程项目,在对比之下,蒙草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近年来水荒、干旱、碳汇率等问题的出现,人们已经开始有了环保意识,开始提倡简约生活、低碳生活,整个社会包括城市园林在内,都在朝着低碳方向发展。社会整体环境的促进作用比单纯一个公司的宣传努力要强大得多。在低碳环保上,蒙草是很有优势的。

《长江》:选择草种之后要进行哪些处理使其变为可用的蒙草?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王召明:从野草到蒙草要有个驯化过程,我们从草原上采来种子,然后自己培育出新的种子,再用驯化过的种子再种植。经过这一系列的品种改良,让草的色彩更漂亮,绿期更长,颜色更整齐。其实,不单纯是地被,还有灌木,灌木和蒙草都可以作为目前用草的替代。

我们选择草原上绿期长、外观漂亮、适合在城市园林中种植、在生态建设中应用的品种,然后进行引种驯化。每个品种的驯化要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一般是五年。五年的时间大概就能完成从野草到家草的驯化,这个驯化过程也正是我们的核心技术。

《长江》:驯化的过程是否可以复制?

王召明:驯化的过程可以复制,别的企业也可以做,但这需要时间,培育过程有一定年限,另外还需要相应的研究支持。从2002年左右开始从事蒙草这个项目到现在,和信园已选育了近百个品种。另外,这个培育过程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整个流程涉及遗传、基因、种植、试验、土壤、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多个学科,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体系。

所以我们的核心技术在于,一是先发优势,另一个是我们有一个专业团队。和信园有一个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这个团队的成员很多人是留学归国人员或是高校教授,如中国草学会的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科协主席等,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从业经历和高超的技术水平,是我们进行研发创新的保证。

《长江》:除了城市绿化,蒙草还有哪些用途?生命周期长达十年,听上去对公司来说不是件好事,您怎么看?

王召明:蒙草的用途有很多,不仅仅在城市绿化方面,其他方面如沙漠治理、荒山荒地绿化、黄河护堤、水表地表治理、矿区复垦等等都能够用到蒙草。蒙草对气候、土壤等条件要求不严格,它的特性就是适合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生长。因此,蒙草更多用于生态治理上,蒙草的生存空间更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而不是城市。

生命周期长其实对于公司是件好事,尤其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中国的生态建设才刚刚起步,我们现在立足于中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面积很大,现在西部的城市绿化达不到30%,市场空间非常大。除此之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绿化程度较高,但是绿化用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蒙草绿期长的优点,很容易被人接受。

在整体上,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西北地区的生态问题很严重,从干旱半干旱地区走向全国是我们的目标,而且这不是一家或几家公司能够完成的,需要非常多的力量一起努力完成。

《长江》:您怎样理解企业社会责任?

王召明:企业社会责任首先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信园本身从事的是蒙草节水抗旱事业,是低碳经济、节约型发展的代表,我们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为节能减排、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我们也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另外,企业社会责任一定要与自己的产品结合起来,只要企业在运行,就要生产出产品,那么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同时进行着。捐款助学等行为都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要持续进行下去,还是要与产品、与企业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一旦结合起来,企业就会自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才是更大的社会责任。

《长江》: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信园未来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王召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科研,也就是技术上的投资和储备。这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新品种的开发,要增加更多的种类,提供多种草供选择;二是原有品种的升级,如在延长绿期等方面进行研发,使草的形态更美观等;三是副产品的深加工,如修剪物的再利用、延伸产业链等,有些植物有药用价值,有些植物的修剪物可以做成干花,有些废料可以重新利用,如沙地柏可以提炼精油成为化妆品的原料等。通过这些研发,我们要继续保持时间上、规模上领先的优势。

另外,我觉得现在这个市场的竞争还不够,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一起来从事节水抗旱植物的开发和利用,为生态建设做些贡献。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会与农户合作种植,回购或是代加工,最后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既能增加农户的收益,又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能够进行生态建设,一举多得。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