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EMBA十二期裴春亮:中国新乡绅阶层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6日

在中国近代社会,乡绅阶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阶层,他们既率民为善,补充地方行政的不足,同时又从乡村的宗族、家族、民众那里得到支持。这种源于古典式民主并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成为官府与民众所期望的造福乡里的不二人选。

裴春亮就是可以被称为“新乡绅”的一个好男人,他的故事是标准的“中国式奋斗”。他秉持中国传统造福乡里的情怀,带领着乡亲朝着更大的梦想前进。长江商学院欣赏这样的人,因为中国9亿农民需要更多的“裴春亮”。

裴春亮:中国新乡绅阶层的崛起

2008年,裴春亮个人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裴寨新村,让家乡150户600口人无偿住进现代化配套设施齐全的“小洋楼”。

2008年12月21日的裴寨村

2008年12月21日,是周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冬至。而对于裴寨村和裴春亮来说,那是个更大的日子。

“那天就算正式搬进裴寨新村!我们要大办!怎么办?首先是要把我小时候吃的特别香的东西都弄到村里。杀猪,宰羊,都准备好了。要在村里支起几口大锅,至少4口,每个都和一个会议桌这么大。炖一锅纯肉的,炖一锅素的,另外一锅是不荤不素的,再一锅是米饭。然后村里人都到一起,吃!我们裴寨村300多年历史,村里最老的老人也不记得有过全村人从一口锅里吃饭的时候。搬进新村以后,大家就都从一个大门进,一个大门出。和城市里的小区一样。村子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一口锅里吃饭。我一定要村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接受采访正是冬至前一周,裴春亮这样描述即将到来的12月21日。他温和地坐在椅子里,双手合在胸前。我问:“裴总,现在村里人如何看您这个村长?”他说:“他们还是叫我小名春亮。但是我有个发小,跑到乡里去和我的书记打听:春亮现在富了,是不是现在顿顿吃猪头肉?”说完,他哈哈大笑:“他这样问我理解,以前能吃肉确实不容易。”

裴春亮有着一副大而厚的耳垂。中国人认为这样的耳朵昭示财富。他现在的财富无法用数字衡量,因为它在时时增长。但毫无疑问,裴春亮是个能人。他个人投资3000万元为老家裴寨村建设新村,又从社会集资10个亿建成了春江水泥厂,全面投产后水泥厂年产值将达到八九个亿。裴春亮也是个红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八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同时也是河南省张村乡裴寨村村长。

如今的裴春亮在北京买了房子,儿女都在北京上学,他大多时候住在离村子不远的张村乡。但裴寨村是他心中永远的家。

残酷的成人礼

“18岁算是我人生的一个槛儿。迈过去就过去了。”裴春亮回忆。

吃猪头肉,对于少年的裴春亮一度是想也不能想的奢望,取而代之的是匮乏苦楚的记忆和断断续续的死亡。裴家共有5个孩子,最大的姐姐早早嫁出了门,剩下兄弟4个,裴春亮是最小的儿子。

悲剧从父亲病发,半身瘫痪开始。13岁的裴春亮辍学回家。之后厄运像条巨蟒,紧紧勒住了裴家的脖子。

瘫痪在床4年的父亲,见证了大儿子中风,然后和自已一样瘫痪;二儿子死于车祸;三儿子死于矿难以及妻子在癌症的折磨中离去。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裴家已经负债累累。而就是死亡的解脱也来得缓慢并充满折磨。

“父亲就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就这么干躺着。我什么也做不了。最后他终于闭了眼。我没钱给他换寿衣出葬。”那时候裴春亮17岁半,一无所有,债台高筑,再也借不回一分钱。“当时到底欠了多少钱?”我问。“两千多块吧。”裴春亮说。

只有600多人661亩地的裴寨是河南典型的贫困村。但这里却蕴藏着最质朴的善良。乡亲们帮着裴春亮刨了两棵集体所有的桐树为裴老爷子做了棺材。有人拿出几块钱,有人端来一碗米,丧事就在无数人细微的资助下办完。

站在父亲的坟前,裴春亮热血沸腾。失去亲人的痛苦被乡亲们的善良温暖。他感到浑身的血脉都在涌动,有用不完的力量。他身上的衣服都是村里人穿旧送的,吃不上饭也就去邻居家混几口。那时候裴春亮拿不出什么来报答,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我裴春亮但凡有成功的一天,一定要加倍回报乡亲们。”

一个人的奋斗史

18岁之前的悲苦,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当体验过极致的痛苦和绝望之后,即使面临磨难也会有颗释怀的心。

1994年夏天,24岁的裴春亮在北京通州的一个水泥管里睡了两天,他感觉这样挺好,一方面省了住店的钱,另一方面不用骑着自行车在望京和通州之间奔波,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和客户谈。那时候他在北京以销售河南辉县的花岗岩勉强糊口。

“在北京我什么关系也没有,有的只是两条腿。我能吃苦,跑得比别人勤奋。自己印了产品的传单,见人就发。自行车是问老乡借的,传单上的号码也是住所隔壁修车棚的。他们接了电话再来找我。偶尔我能帮别人做个洗脸盆,维持生存。”裴春亮回忆。

如果18岁是槛, 24岁那年,对于裴春亮则是命运的转折。

北京的夏天,干燥炎热。裴春亮骑着自行车穿越望京,与一辆熄火的白色面包车迎面而过。面包车主艰难地一手扶方向盘一手推车。骑出几十米后,裴春亮转头回来,追上面包车,没有什么言语就开始帮忙推车,他们慢慢地向前走了一公里。一公里之后,裴春亮成就了人生第一笔大生意。面包车主出于感激帮忙销售了一批花岗岩。这让裴春亮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9万元。

怀揣9万元的裴春亮回到家乡。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河南的农村才刚刚听说万元户的概念。村民们从裴春亮置办的19寸电视和电话中,猜测他的财富。裴春亮在村里开了个小餐馆。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总算衣食无忧。之后他又和另外两个投资人在煤炭行业最低迷的时候买下了一座煤矿。而后,煤炭的价格从1998年的53元一吨,涨到了2007年的700元一吨。裴春亮的财富如同从山顶滚下的雪球,在最短的时间气势磅礴的壮大着。再之后他又在县里投资了酒店和铸造厂。

裴寨村的裴春亮是真的富了。

过去和未来的相连

裴寨新村,就矗立在有着300年历史的裴寨村口的荒山上。光秃秃的地面上这160栋两层的小别墅楼样子极为壮观。更让人称赞的是新村里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办公大楼、多功能厅、卫生所、超市、幼儿园等。

其实村民早在12月21日前就陆续搬了进去。分房的时候,全村人都来抓阄,无论住哪栋,都是欢天喜地。

“住好房对于裴寨的人到底有多重要?”我问裴春亮。“你不会明白房子对于村里的人有多重要。”他说。

13岁的时候,裴春亮曾经多么渴望一栋宽敞明亮的房子。那时候,因为家里穷,他还只能和母亲睡在同一张床上。夜里有时候他常常听见母亲的啜泣。如果母亲隐约感到身边的儿子在翻动,她就把头转向一边埋进双手默默流泪。这些眼泪是为了年过30却还未能娶妻的大哥二哥而流。“如果我们有大些的房子,一定会有嫂子进门的。”裴春亮默默地想,而母亲低声又克制的哭泣让他心如刀绞。

2005年,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裴春亮真的开始大手笔地回报乡亲,他要为他们每个人都建一所像样的房子。而在此之前村里早就习惯了“有麻烦找春亮的日子。”裴春亮先后出钱资助村里苦难的人家,出资修路,建桥,建学校和修水库。

裴寨新村开始规划,初期预计投资是2300万元,但是随着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荣誉也铺天盖地地席卷而来。裴春亮追加投资到3000万元。“村里人没享受到的,我都要让他们享受到!”裴春亮甚至在新村里修建了健身房。

但这还只是开始。“我的目标是让村里人安居乐业,有保障。”裴春亮说:“如今安居了。下一步是要乐业和有保障。”

2008年投资10个亿的春江水泥厂建成投产。前期投资都是裴春亮从社会上拉来的。以前资源匮乏,靠天吃饭却十年九旱的裴寨村有了希望。村里的年轻人原本就没有向外走的传统。如今他们在家门口谋生。“灵活些的在我厂里做业务搞销售,有知识的在厂里做技术工人,知识少些的可以做点体力活。”裴春亮说。

“如果没有新村,这些年村里有变化吗?”我问。“吃的穿的能略好些,但是基本变化不大。”裴春亮说得很诚恳。

一个村,600人的生活因为一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裴寨的村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年的两棵树,几碗米,几件旧衣服,能换来今天的生活。善良和与人为善的价值被神话般的肯定了。

“没有裴春亮,就没有裴寨新村!”所有人这么说。裴春亮自己的回答是:“没有裴寨村,就没有我裴春亮。村里人过好了,我把良心上的事情填平了,心里也就舒坦了。”如今在外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裴春亮还是要回村里走走,家长里短的琐碎和称赞,让他宽慰。

更远的未来

少时的匮乏促成了人强烈成功的欲望,但是在欲望满足后能够不吝啬地分享,裴春亮怕是一个典范。2008年对于裴春亮是重要的一年,春江水泥厂投产,裴寨新村建成使用,而他自己也成为了长江商学院EMBA12期的学员。

“长江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你有什么改变吗?”我问。“当然!它开阔了我的眼界。我的思路被打开了,思维方式也不同了。同学们之间经验的相互学习也鞭策了我的成长。使我坚信我能为这个社会做更多事情,我要尽可能地发光发热要淋漓尽致,不要在世间白活一遭。”裴春亮兴奋起来,脸色微红,显得很年轻,我难以想象他已经有了两个上高中的孩子。

“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是什么?”最后我问。“希望他们能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品质永远不能丢掉!那就是善良和不忘本!”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