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在继承中创新 ——访康奈集团副总裁郑莱莉(EMBA三期)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28日

2003 年,长江商学院第三期 EMBA 班里来了一位娇小、秀气的江南女子。在这个平均年龄 35 岁以上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班上,年轻的她异常显眼,特别是那张娃娃脸,加上简单朴实的穿着,使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位质朴的大学生。尽管她略显腼腆,但只有 30 岁的她还是比同龄人多些矜持、沉稳和冷静。就是在这样的年龄,她已经成为“ 2004 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之一。她就是中国皮鞋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康奈集团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郑莱莉。 

“冠军”是这样成长的 

1975 年,郑莱莉出生了。因为出生时,父亲郑秀康正在观看一场体育比赛,最终夺得世界冠军的名字就叫“莱莉”,于是父亲就给女儿取名“郑莱莉”,希望她长大以后也能拿冠军。这是 30 年前尚未下海经商的郑秀康对女儿最朴实的期望。在郑莱莉眼中,父亲郑秀康不仅是位优秀的企业家,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和优秀的导师。 

在郑莱莉的记忆中,郑秀康对子女的教育慈爱胜于溺爱。在莱莉蹒跚学步的时候,有一次想自己爬到床上去,父亲看到后不是把她抱上去,而是拿来一个脸盆在充满好奇心的女儿面前示范,他把脸盆倒扣在地上,让小莱莉先站到脸盆底上,再从脸盆上爬到床上。小莱莉很快就学会了这一招。一次,脸盆装满了水,小莱莉把脸盆一掀,倒过来就爬上去了。父亲回来看着一地的水,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还乐了。郑莱莉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当初交给自己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而是影响自己一生的思维方式——创造性的思维。这也是今天的郑莱莉有那么多创造性举措的根源。 

除了重视女儿的智力开发以外,郑秀康更重视女儿的品格培养。在康奈,不论何种级别的员工,初入康奈的时候必须经过三个月的车间实习,而负责出口和产品开发的员工实习时间更长。作为康奈第二代的郑莱莉也不例外。 

1998 年,郑莱莉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国际会计专业。毕业前,她曾到深圳一家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因表现出色被事务所选中留用。郑莱莉当时也想通过努力开创自己的一份事业。一次出差的机会,父亲找到她,并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现在康奈也同样急需人才,如果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肯回公司做,那自己以后如何说服别人加入康奈呢?再说,迟几年回公司,会损失很多做企业的经验。就在父亲这样的劝说下,郑莱莉加入了康奈。 

进入康奈后,她并没有直接进入管理层,而是从基层做起。几乎是与改革同龄人的郑莱莉,在成长中没有经历太多磨难,反倒是加入康奈后,从车间工人到管理员,让她尝尽了每个岗位的辛酸。在下划料车间,她每天要拿着一把大剪子剪鞋帮面料,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让从未干过粗活的她手上磨出了水泡。经过一年多的基层锻炼,郑莱莉不仅掌握了皮鞋的生产流程,也对质量管理有了初步的体会和认知,并开始进入企业的管理层。 

探路国际鞋业市场 

2000 年 5 月 10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了康奈集团,并对公司提出了“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品牌”的殷殷希望。郑莱莉聆听着江总书记的一席话,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作为温州的“新生代”,她思维敏捷。此后,在多次前往欧美发达国家考察时,她发现,中国是一个年产皮鞋 80 亿双、年出口创汇达到 40 多亿美元的制鞋大国,但中国皮鞋的平均出口价格还不到 6 美元 / 双,国际市场也没有中国的品牌。究竟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让在国内知名的康奈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上与国际著名品牌同台竞技,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对于进军海外市场应具备的条件,郑莱莉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她看来,明确的发展规划、有效的品牌战略和优良的产品品质是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关键所在。为此,康奈集团陆续投入上亿元资金,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制造水平和质量。同时,康奈还在海外设立了研发中心,密切关注国际皮革市场动态,聘请国际著名设计师参与产品设计。在实施名牌战略方面,康奈也同样付出了巨大努力。如今,康奈皮鞋是首批“中国名牌”之一;康奈商标也于 1999 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康奈皮鞋在国内中高端皮鞋市场已经开始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 

经过调查和思考,郑莱莉向父亲提出了“开拓海外市场、实施品牌专卖、打响民族品牌”的海外品牌战略思想。她的这一想法和父亲不谋而合。最后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占领国际鞋业中高端市场成为康奈新的追求目标,已经执掌康奈营销工作的郑莱莉则立志要当中国鞋业品牌跻身国际市场的探路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国外开专卖店,让外国顾客“零距离”地认识中国产品成为郑莱莉走向国际市场的具体操作方案。 2001 年 1 月 15 日,康奈在世界时尚之都——巴黎开设了一家 50 多平方米的皮鞋专卖店,专门销售康奈高档次的皮鞋。皮鞋上不仅全部标注康奈商标,产地标明中国温州制造,而且该专卖店完全按照国际先进的专卖连锁经营理念进行管理。 2001 年 6 月 17 日,在郑莱莉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康奈集团又在美国纽约以同样方式开出了第二家专卖店,每双皮鞋零售单价超过 50 美元。 

此后,意大利、西班牙、希腊等国家的一些主要城市也相继出现了康奈专卖店的身影,而且一改以往低调开业的策略,主动邀请海内外的媒体、当地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到目前为止,康奈的海外专卖店数量已达到 90 多家。按照郑莱莉的计划,今年康奈在海外开设专卖店的总数将超过 120 家。 

目前,康奈海外专卖店的消费群体也从刚开始的八成华人加二成老外,逐步变为二成华人加八成老外。随着康奈在海外市场的良好表现,海外消费者正在逐步改变中国鞋业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高、档次不高的形象。 

创立“破壁”新思维 

西班牙焚烧温州鞋、俄罗斯没收温州鞋、罗马尼亚扣留温州服装,阿根廷立案调查温州眼镜反倾销……郑莱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强烈感受到,中国入世后,温州乃至浙江的轻工产品仍受到世界范围内各种贸易壁垒的限制——反倾销、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可谓层出不穷。特别是技术壁垒的出现,更加促使郑莱莉深入地思考有关中国鞋业如何理性地面对国际市场挑战,以及如何跨越各种技术壁垒等问题。 

正因如此,近年来,康奈集团一直保持与国际著名权威鞋类检测、认证、研发机构 SATRA (国际鞋业贸易商组织研究协会)的密切合作。 SATRA 是一家组建于 1919 年的全球性鞋类认证机构,它代表着世界鞋类认证的顶尖水平。许多品牌公司,如阿迪达斯、耐克等均使用或参考 SATRA 的技术标准,并要求其供应商采用 SATRA 标准服务。此外, SATRA 还能确保遵照欧洲健康与安全、环境服务等最新立法,协助各国设置 ISO 、 SA (包括 SA8000 标准)等系列认证系统,在进口国设置有关技术壁垒时, SATRA 是其立法调查获取法律证据的重要对象。 

在康奈集团与 SATRA 的合作过程中,郑莱莉产生了一个灵感。她告诉《长江》,既然 SATRA 是欧盟有关贸易技术法规的制定者之一, SATRA 的检测认证标准能够国际通用,而康奈也是 SATRA 的重要会员单位,那么,作为中国皮鞋行业的龙头企业,康奈有理由、也有能力通过这一渠道由被动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变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者行列中。一旦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贸易壁垒的障碍自然不攻自破。 

经过郑莱莉的精心策划, SATRA 终于向康奈集团伸出了合作之手。 2004 年 9 月 5 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康奈破解国际贸易壁垒新思维”论坛上,康奈集团与 SATRA 签署了《技术服务合作协议》,康奈决定投资 1000 万元在国内建立鞋类研发设计中心,研发世界最新鞋类技术、工艺,积极尝试参与国际鞋业贸易“游戏规则”的制定。 

郑莱莉以创造性的思维“破壁”成功,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主动融入国际贸易规则之先河,受到国家商务部官员及著名国际贸易专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对此评价道,康奈变被动为主动的做法对国内行业破解技术性贸易壁垒起到了示范作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龙永图在评价康奈新思维时强调了三个“新”:一是新在主动性,主动与国际接轨;二是新在科学性,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三是新在可操作性,有自己具体的措施与行动。商务部研究员、中国国际贸易壁垒专家梅新育博士则认为,康奈的做法是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典型案例。 

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 

作为康奈的“新生代”,郑莱莉不仅继承了父亲这一代创业者的勤奋、吃苦耐劳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而且能够超越父辈,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息化建设成了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中国民企的新生力量,郑莱莉从 2002 年 3 月开始在集团导入 ERP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大胆地改造了集团的系统结构,最终让康奈这样庞大的家族企业也走上了一条信息化发展的道路。 

迄今为止,康奈已经在 ERP 项目改造上投入了资金 500 万元。该系统通过科学的方法,把企业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计划、组织、控制和调整企业的产、供、销及人、财、物各个环节;特别是用 ERP 对康奈在全国设立的 2000 多家专卖店和海外的 90 多个专卖店实行即时管理。该系统实施后,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消除了生产经营过程中许多无效的劳动和资源浪费。不仅简化了生产管理程序,提高了效率,同时也简化了订货程序,加快了物流速度。 ERP 系统的实施最终提高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 

眼下,郑莱莉提倡的信息技术已在康奈集团的生产、设计、商务、行政办公、资源管理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采用三维 CAD 软件进行鞋样的辅助设计,改变了传统的鞋样设计靠手工放样的历史;采用 CAM 软件技术进行辅助制造,为生产优质、高档皮鞋奠定了基础。如客户订货只需把货号、数量报到公司,由程序员输入电脑,后续流程马上显示出来,从接单到生产,只需几分钟便安排就序,仅生产部工作人员就减少 40 多人。还有,建立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了公司行政管理水平。 

后记 

这两年来,郑莱莉不仅要忙于公司的业务,每月还抽要时间到北京参加长江商学院的 EMBA 课程。如果有机会她还将会推荐父亲来长江商学院学习。如今,这对父女间正逐渐形成一种在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和谐与默契。 

采访至此,你也许才会了解,年仅 30 岁的郑莱莉为什么能在今年 1 月 15 日揭晓的“ 2004 年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人物”荣膺大奖,而且是入选人物中最年轻的一位。“年轻而富有创造性,具有国际化战略眼光,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主动融入国际规则的制定。”这就是评委会给予郑莱莉的评价。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