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2020年,这些改变值得尝试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1日

2019年临近尾声,又到了“复盘”的时候。对于某一群人来说,这一年格外特殊,因为他们离“向上人生”更近了一步。

 

这群人有一些相似之处,他们是企业家,他们的思想能影响他人,他们的判断决定成败,他们把握着公司的走势、未来的命运;他们中的大多数经历过高潮和低谷,成功和失败......

 

不同的是,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性格迥异,经历千差万别。

 

实际上,他们对于事业和人生仍然持有疑惑、饱有好奇,因为他们仍然在追逐“向上人生”。

 

2019年,他们结束了在长江EMBA一年半的课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我们邀请了32期的六位学员畅谈感悟,关乎焦虑、关乎突破、关乎初心,而这些情绪都与长江有关。

 

一年半的时间,长江或缓解了他们心中的焦虑不安、或解答了他们的困惑,也或许,他们因长江彻底改变了。

 

点击收看《因长江而变·向上人生》

 

1

陈颖睿:人生不设限,一切皆有可能!

 

“你已经38岁了,在这个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和积淀。你做这件事情不可能成,我劝你趁早放弃。”

 

陈颖睿清晰地记得,2016年,她决定转型做投资的时候,她朋友打击她说的每个字。

 

即便陈颖睿做好了从“基层”干起的准备,但是没有年龄优势的她仿佛连话语权都丧失了。

 

 

朋友继续拷问她:“你不知道CBD的工位价格很高吗?为什么他们不把机会给那些18岁、20岁的人?”

 

回忆起几年前的这一幕,陈颖睿说:“通常这位朋友都会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但那一次却非常坚定地打击了我。”

 

打击归打击,这番话并没有动摇她的决定。她说:“征求大家的意见,无非就是走走流程和形式。”

 

 

 

“女性过了30岁,在职场基本就没有任何优势了。”这条职场潜规则放到陈颖睿身上,失效了。

 

实际上,她一直在颠覆规则、打破边界。

 

2007年,陈颖睿坚定地辞掉地方电视台新闻主播的“铁饭碗”转型幕后;2010年,步入三十岁的她又辞掉了中央电视台财经编导的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行业——电商,以卖家的身份开始了新的事业。那时,她即将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2017年,她举家从北京搬迁到杭州,加入云集,以集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的身份正式踏入投资领域,那一年,她已经38岁。

 

陈颖睿并不畏惧每一次转型会带来的失败的风险,因为她更在意过程。她说:“我能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很满足了。”

 

陈颖睿坚定地选择了顺从自己的内心,但她并不盲目。作为投资界的“晚辈”,她需要学习。作为国际排在前列的商学院,长江商学院成为她的选择。她希望,能在这里找到更加专业的答案。

 

 

超出预期的是:她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周围的同学也间接影响了她。“本来我以为自己的人生好像不需要追求太多其他的东西了。但是来了长江之后,我发现周围的同学都特别优秀,而且每个人都很努力,他们寻找突破,对我来说感触蛮深的。”

 

更重要的是,经过在长江的一年半时间,她又开始走上了自己在云集的内部创业之路,并且走得越来越坚定。

 

 

2

霍明

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别人怎么相信你?

 

可能长江对大部分人的影响是精神层面的,但对霍明的影响却是肉眼可见的——一年半的时间,他瘦掉了40斤。

 

追根溯源,他“受刺激”了。

 

 

来了长江之后,霍明发现这里的人不仅有理想,更愿意为理想拼命。相比之下,霍明觉得对自己要求太低了。他决定先从改变身材开始。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他开始跑步。

 

作为企业的掌舵者,霍明的实践成果具有启发意义。他相信,“坚持是一种信仰,信仰是一种坚持。”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减肥。

 

他认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特质是坚持,只有自己坚持下去了,才能感染周围的人,影响周围的人。他说:“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别人如何相信你呢?”

 

 

霍明的改变不仅如此。

 

作为一个健身品牌的创立者、一个商人,霍明觉得:长江让他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高度。

 

“企业家肩上的担子不光是养活员工、对国家纳税,还要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回顾这一年半的时间,霍明总结道:“自己身体上有改变,思想上有改变,意识上也有改变。”

 

 

3

舒义:

被无数风口吹上天后,

现在的我知道想要什么了!

 

“如果中了500万的彩票,你会开心还是苦恼?”

 

 

这个问题对于舒义来说,其实有点困扰。他觉得,不劳而获会让他的人生失去意义。

 

其实早在2008年,还在上大学的舒义就开始创业了,靠给腾讯等大厂做广告赚了500万。对于一个出生于成都的“小镇青年”来说,这些钱足以让他实现财富自由。

 

“有点沾沾自喜”,舒义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但是,当时的他不想就此止步。他问自己,“500万就够了吗?开一个小公司就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第二年,舒义背着包,从成都飞到北京,开始参加各种大会小会,认识各种人。

 

彼时正值移动互联网的初步发展阶段,舒义认为机会来了,他做起了以移动互联网为主的广告生意。这次决策大幅度拉近了他与人生赢家的距离。

 

2013年,27岁的舒义获得《福布斯》杂志评选的“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他成了最炙手可热的年轻创业者,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2012年,《南方人物周刊》将“青年创业家奖”颁给了他;《创业邦》的第一个封面人物给了他。

 

 

在外界看来,舒义的人生已经达到了最高点,但就像坐过山车,舒义在那之后经历了快速的下滑。“就跟现在很多创业者一样,突然来了一个风口把你给吹了上去,但过了风口以后,你迅速衰落。”

 

2015年到2016年,融资难、竞争激烈,残酷的现实把舒义“摇醒“。他在多年后说:“到后来发现,不管是荣誉还是其他的,当时你根本就配不上它。”

 

即便是这样,舒义仍然非常庆幸当初的自己没有选择安逸地生活。

 

实际上,从拿到那500万开始,舒义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平凡,即便是被“挫折”和“失败”填满。这一点,和他在长江商学院EMBA的同学非常像。

 

 

他感叹:“为什么很多人要来长江来读书?读书是为了上进、突破。我觉得这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不认命的。”

 

打破瓶颈,突破自我,这个过程很像鹰的重生。

 

鹰活到40岁的时候,身体开始老化,爪子无法有效抓住猎物,翅膀越来越沉,喙(鹰嘴)会变得又长又弯。这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等待死亡或重整后再生。

 

后者的代价极为沉重,几乎等同于自残。选择重生的鹰需要将又长又弯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等候新的喙长出来。之后,用喙将指甲一根一根拔出来。最后再将羽毛一片一片地拔掉。

 

 

这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换来的是“续命”三十年。

 

经历过低谷的焦虑和巅峰的喜悦,舒义就像重生后的鹰。现在已经35岁的他还在突破,只是应对起来更加自如了。

 

这得益于在长江一年半的学习,他深刻明白了“取势、明道、优术”的道理——把握外部形势的发展走向,顺势而为;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找到确定适合自己的战略;优化自己的技能。

 

面对困难,现在的舒义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抱怨。他说:“现在我最大的满意就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4

唐占鑫:要站在未来看现在

 

可能在所有人看来,发生在2004年夏天的那场事故,将唐占鑫的正常生活加速逼近“终点”——在唐占鑫在与朋友进行的毕业旅行中,她不幸遭遇了严重的车祸。

 

当她再醒来时,发现周围一片惨白,她睁不开眼,耳边传来吵闹的仪器声响。当她被推出手术室后,医生对她说的一句话:“今后你能站起来的可能性低于10%。”

 

 

唐占鑫尝试了一切能让自己站起来的办法,可是最终都又被现实打败。她近乎绝望,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直到有一天,父亲抱着她从车上下来不慎摔倒,父亲将她抱起,眼中带着歉意。从那一刻起,唐占鑫决定改变。

 

 

唐占鑫选择了公益的道路。她与朋友一起整理了“中国脊髓损伤论坛”上数万个伤友的帖子,并翻译了数十万字的外文文献,完成中国第一本《脊髓损伤者生活自助手册》。

 

在慈善这条路上,唐占鑫越走越远。

 

2014年,她辞掉了工作,成立了北京市首个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原中途之家)。2016年9月又成立了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唐占鑫并担任基金会理事长。

 

 

随着慈善事业的深入,唐占鑫开始为生存问题担忧。她回忆道:“刚开始我做公益的时候觉得特别美好,但是现实问题是,如果我还继续坚持之前的价值理念,机构就活不下去了。”

 

唐占鑫意识到,她需要学习:“我得知道什么才是好的公益,如何通过商业手段解决公益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长江商学院的公益奖学金,唐占鑫成为学员。一年半的时间,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帮助她系统地补足了管理体系的不足。

 

除此之外,她还获得了人生新感悟。

 

“我们在长江学了很多的知识,但是项兵院长的‘站在未来看现在’给了我新思路。我们不能光局限于现在,应该看得远。如何做到看得远,能够把自己未来的路都设计好,那就是要站在未来看现在。”

 

 

 

5

汪倩:利他之后,才能利己

 

2018年,资本市场的动荡让圈内人感到了“寒意”——募资数量下降,一些资金拿不到资,甚至引发了某些机构全员募资的窘迫状况。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失控了。对于汪倩来说,影响或多或少波及到了自己所在的基金机构。但她却认为:考验真实能力的时候到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行业真正回归理性的过程。”她说。作为亲历者,这个过程让她开始反思——现在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做好了?

 

 

“我觉得是要淡定保持当下,做好自己,积极乐观,夯实基础,用业绩去说话。”

 

汪倩的冷静理智,一方面来自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和她在长江商学院的学习有关。

 

在她看来,加入长江商学院EMBA的同学,很多都是行业精英。这些人的求学诉求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交流内心的困惑,二是通过别人来复盘自己。

 

除此之外,汪倩发现自己更加包容了,她更愿意倾听他人的需求了。“我先听别人说,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达成不一致,我也不会着急反驳。”

 

汪倩认为:个人力量在面对集体力量时是非常薄弱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价值对接,互相帮助,一起成长,共同繁荣,才是最重要的。她说:“利他的心多了之后,其实利己就来了。”

 

6

张默闻:

长江值得重新认识,

 

重新拥抱,重新学习。

 

张默闻有很多身份:策划集团董事长、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他曾连续七年蝉联中国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广告策略顾问......

 

他也获得过很多称号:中国十大营销策划家、中国最具影响力广告年度人物......

 

他的客户多到数不过来,从娃哈哈、恒大冰泉,到天能集团、通威集团......

 

他和叶茂中齐名,业界喜欢这样称呼他俩——“北有叶茂中,南有张默闻”。

 

 

张默闻是“策划界的孙悟空”。因为他打破了策划界和广告界的固有规则,他甚至“离经叛道”,颠覆了这个领域的传统玩法。他坚信“策划向善”——第一要善良、第二要善学、第三要善战,也坚信“策划向善”将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方向。

 

所有的这些成就,源于张默闻的丰富经历。

 

20岁到30岁,张默闻“混迹”在社会底层,尝过心酸苦辣。但这十年为他积累了对人生和人性的判断。

 

丰富的实践经历让他在步入40岁时,开始思考。如果用”流浪者”来形容他的前半生,“思想者”则可以形容他现在的状态。

 

实际上,经历过风浪的张默闻对于人生和事业的感悟,和长江商学院的某些价值观不谋而合。

 

 

因为项兵院长曾说过的一句话——“站在月球看地球”,张默闻决定开启长江商学院EMBA的学习生涯。

 

他认为:很多人看待事物缺乏全局观,能够站在月球看地球,提供了更开阔的视角。也正是这句话投射出的核心价值,让长江商学院立身于全球前列。

 

除了这一点的契合,张默闻还想亲眼看看中国企业家的样子——“如果你想读懂中国的经济,不接触企业家怎么行?如果你想了解全球化的商业思维,不上长江怎么行?”

 

长江商学院的学生算是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张默闻想知道,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一年半的时间,他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的众生相。用张默闻的原话说:“他们高高在上,但是又有人间烟火的味道。他们心生恐惧、万分焦虑,但是他们又骄傲、自信。有时候觉得他们谦虚,但其实也经常言不由衷。”

 

谈及这一年半的切身感受,张默闻说:“和大家聊了很多天,听了很多教授的课,我觉得长江值得重新认识,重新拥抱,重新学习。”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