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EMBA  >  精英学友  >  校友故事  

新商业文明丨彭媛媛:优术者志在九天,重塑卫星产业与物联网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2日

探索太空是人类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能够追寻航天梦想的人,往往志向远大、毅力非凡,精通技术、善于管理。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探索月球实施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其项目组织了超过42万人参与其中,动用了400亿美元预算,最终人类的足迹成功踏上了月球表面。

 

中国人迈向太空的脚步不断加快。21世纪以来,神舟、天宫、嫦娥、玉兔,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名字回荡在星际,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坚定探索宇宙的宣言。

 

2019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该轨道组网顺利完成,为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我们感动于全球协作改变地球命运的壮举,该片票房突破46亿元,中国公众对太空旅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

 

成就是由理想牵引的勇敢行动,中国民营企业的卫星革命正在加速推进。

 

如何才能发射一颗卫星?

怎样找到既懂卫星、又懂市场的卓越人才团队?

卫星商业如何进行产业整合?

 

我们特别采访了长江商学院32期学员、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彭媛媛,为我们讲述中国民营企业的商业卫星探索之路、构建卫星产业链与物联网。

 

 

《新商业文明100人》第三季第三集

 

(文末可观看视频完整版)

 

 

仰望星空 行则将至

卫星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我们每天驾车出行都需要卫星定位导航;在地面基站和海底光纤覆盖不到的地区,通信有赖于卫星传输。

 

通常发射卫星被认为是大国科技实力与国力的体现;必须是拥有先进科技、优秀人才与卓越管理能力的大国或技术强国才能实现。现在各国民营企业纷纷进军航天领域,开拓了太空企业经济创新时代。

 

瓢虫系列卫星出征仪式上的团队合影

 

探索太空是人类的使命。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不同星际之间做出生存选择、进行星际移民,全球各国企业因此开始尝试。

 

由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建立的SpaceX致力空间探索,其研发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发射,不仅使太空探索具备了商业可行性,也让这项事业不再是大国宇航机构的专属。此外他开始做卫星生意,实施“星链计划”,建立自己的卫星体系。

 

中国企业同样摩拳擦掌,志在太空。九天微星公司成立于2015年,聚焦微小卫星总体设计、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

 

瓢虫一号卫星总装

 

在短短4年时间里带领团队投入低轨卫星的设计研制。2018年,两次发射8颗低轨道微小卫星,达到当年中国卫星发射总量的近10%,并且100%在轨运行成功。

 

九天微星将业务分为3个板块:

第一是天上业务:商业卫星制造及在轨交付,满足政府、企业需求;

第二是天地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与行业深度合作,落地应用场景;

第三是航天教育:做好航天科技的普及。

 

“天上有卫星,地上有基站,室内有课,让中国青少年从小建立基本对宇宙的认知,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彭媛媛如是说。

 

星罗棋布 万物互联

具备太空战略思维、创新探索精神的新一代科技公司希望探索太空,找到商业机会,其基础就是建立自己的卫星体系。

 

72颗物联网卫星星座全球部署及覆盖示意图

 

“做窄带通信,要放72颗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实现全球准实时覆盖”,彭媛媛告诉我们,“2020年我们可以发射上百公斤的大卫星,实现90分钟绕地球一圈,预计在轨寿命两年以上。”

 

 

 

其实成功发射一颗商业卫星并不容易,首先需要设计、制造卫星,还要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协调国际通信频率。进入发射准备阶段,还要向管理部门申请商业发射许可证。在火箭、卫星的专业航天技术领域,民营企业已经站在中国航天巨人的肩膀上,技术上有积累和优势。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COO 彭媛媛

 

与此同时,融资与人才挑战并存。有志于太空事业的初创企业会面临更高的融资门槛,投资机构对于这个领域比较谨慎,从商业评估到风险控制都非常严格。

 

其次,人才团队建设难度高,航天专业人才大都在国有航天企业中,让科学工作者做商业卫星需要实现个人的思路转换。

 

科学工作者们做大卫星,需要采取科研考核标准,如卫星是否入轨、分系统运行状态等技术维度来评判。而现在商业卫星是需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低成本短周期,满足具体需求。

 

九天微星四周年团队合影

 

人才团队有三部分:专业航天科技人才、通信技术人才和商业人才。

 

卫星产业如想落地,就必须要找准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快速锚定商业机会。同时,解决通信网络覆盖问题,更是推进物联网建设重要的切入点。

 

物联网的发展经历过天空、地面、万物互联三个阶段:

 

最初的物联网,始于卫星对地面汽车、船舶提供导航;

90年代后,互联网快速发展,地面通信设施成为物联网的主导;

万物互联要做到天罗地网,需要“5G+卫星”,打造综合覆盖的连接网络体系。

 

现在地球表面约有20%的区域可以接入互联网,另外80%是地面基站和海底光纤未能覆盖的区域,未来要依靠卫星提供通信服务。

 

许多城市遍布铁塔,提供互联网接入,但是在某些海洋、山区、森林、草原、荒漠并没有通信设施,卫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应用领域包括远洋船舶的全程追溯,定期采集回传运输货物的状态等;野生动物方面,如四川地区大熊猫的监测保护。

 

融合创新  重塑产业

 

构建卫星产业链是需要将技术与商业需求进行紧密结合,打通上下游企业机构,并创造商业价值。

 

“优术”是航天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实现知识、技术应用与运营经验的有效结合。

 

彭媛媛认为,在知识层面,要将航天、卫星通信、物联网等先进的科技转化成产品和应用,满足商业需求、服务于政府机构和企业客户。

 

瓢虫系列卫星在轨效果图

 

2018年九天微星发射的瓢虫一号,目的是验证百公斤级商业卫星平台能力,并在跨界合作中实现商业创新。

 

同时这颗“高颜值”的卫星也可以与大众进行互动,让普通人玩起了炫酷的太空自拍。

 

瓢虫一号卫星拍摄太空自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卫星上的LED灯阵可以发光,按莫尔斯码的原理闪烁,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流星;同时卫星搭载的多个高清摄像头,可以拍摄VR景象,供热爱科技、懂得浪漫的人们以宇航员视角观看宇宙。

 

瓢虫一号卫星闪烁庆祝在轨一周年

(摄影 刘河 4K视频拍摄取帧,3000张堆栈)

 

来到长江商学院学习,彭媛媛希望通过系统学习商业与经营管理知识,给商业与管理带来启发和帮助。如同项兵院长所讲“站在月球看地球”,对于九天微星来说,就是站在卫星看地球,用卫星服务公众。

 

谈到新商业文明,她认为:“企业管理者要具备全球化视野,科技和商业不局限于解决中国企业的需求,也要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降低产品价格,就要进行全球采购,到欧洲采购设备和元器件。最终将行业结合,落地各领域的商业应用。”

 

彭媛媛表示:“新商业模式是长跑,需要较长征程的技术积累、商业模式的探索,才能形成爆发力,引领更多行业的发展,把握规模化的商业机遇。”

 

 

查看完整视频

 

 

相关信息Related information

项目优势更多 >>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 的教授团队

  • 02

    全球引领的 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 未来的格局境界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 的商界校友网络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 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 01 贯通中西享誉全球的教授团队

    作为一所“教授治学,研究立校”的学术机构,长江商学院吸引了一批享誉全球学界的全职教授。他们绝大部分获得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哥伦比亚、沃顿等世界知名商学院的终身教职,并为各自研究领域中的知名讲席教授或学术领头人,长江教授屡获学术大奖累计超过70项,以华人为主的专职世界级教授团队与企业家学员“教学相长”,打造了长江商学院深厚的学术影响力。

  • 02 全球引领的中国商业管理洞见

    依托全职教授团队及研究立校的办学理念,长江商学院对中国商业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原创、独立、系统、深入且具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创新引领的洞见(Insight)与远见(Foresight),这些研究结论与观点拓宽了中国企业领军人物的视野、思维、境界、格局,带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位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陈龙、廖建文相继加入中国知名互联网公司,出任首席战略官,在中国管理教育界乃至世界商学院范围内都实属罕见。

  • 03 全球视野与面向未来的格局境界

    秉承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的愿景,长江商学院在夯实中国经济和管理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在科技创新时代,长江商学院先人一步整合全球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梳理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内容,与EMBA同学共同将新科技商业化,保持面向未来的领先地位。凭借学院与近40家全球知名院校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长江EMBA学员在学期间与毕业之后,可以长期持续获益于独特的全球学习生态。通过全球视角,理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全球视野、思维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

  • 04 汇聚广泛影响力的商界校友网络

    长江EMBA项目已招收10000余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海内外优秀企业家,95%以上为企业核心决策层,无论从地理分布、行业构成还是公司类别等方面,均呈现多元化、高层面的特点。长江商学院为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的校友搭建了深具价值与影响力的终身学习交流平台。长江的超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长江商学院学子从认知的深度到视野的广度都会跃升到新的境界,互学共创真诚分享,为EMBA学员事业的持续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强有力支持的案例俯拾皆是。

  • 05 率先引入人文课程,倡导公益与社会创新

    长江商学院倡导企业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企业家精神品格的塑造与培养,强调践行“强者的有为”。
    ● 人文课程:作为全球管理教育创新的引领者,长江于2005 年将人文课程系统地引入管理教育,突破传统商学院的教学体系,设立长江商学院人文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合作,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课题,弘扬历史观与长线思维。构建人文与商业伦理课程体系:涵盖天、地、己、群四个维度,超越古今中西之辩,跨越理性和精神之分;尊重现代科学的专业分工以保证学术性。
    ● 社会创新与公益责任:率先将公益学时纳入管理教育,并将“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设为每一位EMBA学员必修的课程。同时,长江EMBA设立公益奖学金,已吸纳数十位中国公益界领袖汇入长江。时至今日,长江校友在弘扬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变革,助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方面做出诸多探索与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