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将来我们如何强大,我们谦虚地对待客户、对待供应商、对待竞争对手、对待社会,包括对待我们自己,这一点永远都不要变。
(华为:《做谦虚的领导者》,2014)[1]
在前述连载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华为及其可比公司在过去10年的业务发展及全球化程度。本文将着重分析和讨论华为及其他可比公司的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从财报中的研发投入来看,通信行业在过去10年可以说竞争十分惨烈,到处弥漫着硝烟。“我们认为,要研究新技术,但是不能技术唯上,而是要研究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来做产品,技术只是工具。” [2]华为认为:“在产品和解决方案领域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任何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只有转化为客户的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在产品投资决策上,我们坚持客户需求导向优先于技术导向。要在深刻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对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持续创新,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会有持续竞争力。”[3]由此可知,华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商业机构,没有比它对研发投入与创新更精确和“势利”的定位了。但也正因为如此,才避免了华为的研发陷入“阳春白雪”的“高雅”,而是紧密的与客户需求和商业利益结合在一起。所以,分析公司的研究投入,不单要分析其规模和重视程度,更要分析其研发创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以此探讨研发投入的质量。
根据华为2020年年报,如图1所示,华为19.7万名员工中从事研发的员工数量约为10.5万名,占员工总数的53.4%。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任正非说:“技术的领先带来了机会窗利润,我们再将积累的利润投入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4]。
图1 华为的研究与创新
研发投入1,419亿元人民币,如图2所示,占销售毛利的43.36%。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7,25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销售毛利的37.59%。研发投入经费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2%,远快于公司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增长,表明华为对研发活动的重视程度超过对销售和利润增长的关心,尤其是过去三年,华为面对美国制裁更是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的力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毛利的比重从2018年的36.49%升高至2020年的43.36%。华为早在2012年便提出:“把握行业转型的机会,敢于加大投入,抢占战略机会点;以有效的增长为核心,有舍有弃地加强战略集中度,把握战略制高点,构筑公司面向未来长期生存发展的基础。”[5]
虽然华为的研发投入总量在行业内已跃居首位,但其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却并非排在第一。几乎行业内除思科外的所有企业都把研发投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任正非(2000)说:“核心竞争力对一个企业来讲是多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仅仅是一个方面,管理与服务的进步远远比技术进步重要。十年来公司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没有管理,人才、技术和资金就形不成合力;没有服务,管理就没有方向。”[6] 由此可知,华为是一家既重视技术,又不重视技术的公司。任正非说:“所有公司都是管理第一,技术第二。没有一流管理,领先的技术就会退化;有一流的管理,即使技术二流也会进步。”[7]
首先让我们来看中兴。中兴也是一家非常重视研发投入的公司,2020年合计投入人民币148亿元,虽体量上远不如华为,但其投入占销售毛利的比重如图3所示则高达46.14%,高于2019年126亿元的投入金额和37.29%的占比水平。表明中兴正在从美国的处罚中恢复元气。2018年被美国重罚当年,研发预算被压缩至109亿元,过去两年得以逐步恢复。
中兴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099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销售毛利的38.72%,略高于华为的37.59%,只是华为的体量更大。由此也可说:华为与中兴等中国公司的成功,并非只是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便宜,以及空穴来风的所谓“偷窃”,而是因为它们对研发的重视和持续投入才赢得今天的局面。也就是说它们的成长不仅有汗水,更有无处不在的聪明才智。
思科相对来说则处于某种市场优势地位。2020财年投入研发经费64亿美元,较上年的66亿美元略有下降,如图4所示,占销售毛利的20.13%,与上年完全持平。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14亿美元,占同期销售毛利的20.61%。
从研发经费投入的体量上来说,思科的研发投入仅次于华为与苹果(952亿美元),但它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如华为。华为拿出37.59%的销售毛利投入研发,而思科则仅占20.61%,这或许也是思科创新能力日渐衰落的主要原因。在3G、4G时代,思科在网络技术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而在5G时代到来之际,它最多也只敢说行业领先,而不敢说绝对领先。
高通公司,是当前网络通信技术中的奠基者和佼佼者。在移动设备、网络设备、宽带网关和消费类电子设备中,诸多基础性核心技术都是高通公司的成就。如前所述,它专门有一家子公司——高通技术授权公司(QTL)负责向全世界的相关公司实施专利授权并收取专利使用费。高通公司为了保持它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2020年投入研发经费60亿美元,略高于上年54亿美元,如图5所示,占销售毛利的41.85%。过去10年研发投入总量为501亿美元,占销售毛利的平均比重为36.95%,与华为不相上下。过去3~5年,高通有意识地加大了研发投入的力度。2017年占销售毛利的43.88%,较上年提升近6个百分点,2018年继续加大投入至45.04%。这是不是受了华为等中国公司快速成长的刺激?我们不得而知。
爱立信或许是华为竞争者中最“努力”的一家公司。其产品和服务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但业绩增长却缺乏动力。公司持续追加研发投入,却无奈何始终没有创新出像样的技术和产品。2020年投入研发经费397亿瑞典克朗,约合293亿元人民币,如表1所示,占销售毛利的42.37%;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3,558亿瑞典克朗,平均占同期销售毛利的47.04%。公司在激烈竞争条件下获取的微薄毛利几乎近一半投入到研发,但却仍然未能赢得大的起色,可见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手机经营上的失败所致。
诺基亚2020年投入研发经费41亿欧元,如表1所示,占销售毛利的49.88%;过去10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406亿欧元,占同期销售毛利的51.55%。受限于业绩增长缓慢,公司研发投入在过去三年不增反降,感觉上也是在勉力支撑目前的局面,与华为的差距越拉越远。如果没有奇迹发生,诺基亚恐难走得更远。
研发投入的规模与力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产品的差异性和科技含量,但研发管理本身也会影响到研发产出的质量。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就是最典型的个案。在他的任期内,苹果的研发投入仅及十数亿美元,但却开创了一个伟大的互联网时代。而在他过世之后,目前苹果的研发投入已高达142亿美元,但却并未做出像乔布斯时代一样伟大的产品。所以,如果只懂得向研发活动砸钱而不懂得有效管理,显然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020财年苹果投入研发经费188亿美元,较上年162亿美元增长15.63%。过去10年增长6.72倍,复合增长率25.49%。10年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952亿美元,占同期销售毛利的11.63%。是上述所有公司中研发投入占比最低的公司。这一方面是因为苹果在规模尚小的时候依赖乔布斯这个产品创新天才,以很少的研发投入取得了巨大的业绩回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苹果目前的毛利体量太大,如果按20%销售毛利计提研发费用,2020年将会超过200亿美元。刻意地投入有时也会是一种“拔苗助长”。但从图6可以看到,苹果的研发投入在逐年加大。
如前所述,研发投入与研发管理同等重要,其复杂程度很难从公开报表数据加以判断。华为提出:“公司对于整个研发流程的考核,一是考潜力的增长,二是考对公司的贡献。潜力的增长是对未来的贡献,现在的贡献就是收益,对整个大团队的考核必须兼顾到这两方面。我们要均衡发展,今天不赚钱的项目也要加大投入,今天赚钱的项目要加大贡献。我们希望长远地生存下去,短期生存下去对我们来说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评价要从长远角度来考虑” [8]。
华为认为:“什么是好产品?好产品犹如好歌,只有千古传唱的歌,才是好歌。都江堰就是一个例子。几千年过去了,都江堰的设计、结构、思想,现在都没有人提出来说要改变它。这才是真正的科研成果,真正的好产品。”[9]
欲了解更多华为及其友商的财报分析结论,敬请关注《商道就是共享:从财报数字穿透商道本质》,近期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以飨读者。
(本文成稿于2019年10月24日,修改于2021年10月5日。研究助理刘雪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卫伟.以客户为中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6.
[2] 黄卫伟.以客户为中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9.
[3] 黄卫伟.以奋斗者为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8.
[4] 黄卫伟.价值为纲:华为公司财经管理纲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7.
[5] 同上。
[6] 黄卫伟.以奋斗者为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5.
[7] 同上。
[8] 黄卫伟.以客户为中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75.
[9] 黄卫伟.以客户为中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