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媒体报道  

刘劲——新的一年,这项能力不可或缺

自信是一种力量,我们可以把它叫“自信力”。

如果我们想把事情做好,自信非常重要。不自信会带来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因为不敢尝试而失去很多机会;

二是我们即使去试了,在做事情的时候由于充满了自我怀疑,就无法集中精力、避免干扰,最后就很难达到最佳状态。

运动员踢足球,最好进门的机会是踢点球,但如果不自信,连梅西这样的球王都能把球踢飞。

阿里巴巴的彭蕾回忆在阿里创业初期,马云出去融资三十四次,都被拒绝了。但他回来说他回绝了三十四个想投钱给阿里的投资人,骗了团队,为的就是给团队带来自信。试想如果团队知道这么多次尝试都是失败的,阿里的十八罗汉会不会少上几个?

三国时的诸葛亮唱空城计,可以一个人把司马懿吓得掉头就跑,是怎样的自信?宋朝的岳飞初出茅庐,带兵打仗,可以八百破十万,又是怎样的自信?

现在看来,这些自信度确实过于爆棚,因此大概率并不真实,应该是属于文学里的虚构。但足以看得出后来的人们认为自信力在竞争中起到怎样的重要作用。

自信之所以关键是因为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为了应对不确定性,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一套思维体系,用来处理信息、做出判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自信就是认知中的这些确定性。

自信可以是关于自己的认知,也可以是关于世界的认知。

马云能三十四次被拒绝而不放弃,一是认定了互联网、电商是未来,这是对世界的判断;二是认定阿里的十八罗汉是能在互联网浪潮中胜出的团队,这是对自己的判断。

是不是认知中的所有确定性都是自信?其实不然。除了自信之外,认知中的确定性还可以是固执的表现。

那么,如何来区分固执和自信?显然,固执是负面的特点、是缺点,自信是正面的特点、是优点。固执是对某种认知无条件的偏执,自信是基于实践的对自己认知体系的信任。

环境改变了,条件改变了,对于固执的人,认知会保持不变;但对自信的人,这种变化会带来认知的重新调整。所以固执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而自信是理性的、科学的,是对自己绝对和相对能力的深度信任。

也由于这些原因,固执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常会带来挫折和失败;自信能让人发挥巅峰水平,长期能带来更多的顺利和成功。

自信是理性的,而理性思维有两个基础:

一是逻辑的正确性;

二是理论和数据的一致性(实证的正确性)。

自信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

固执可以是因为认知中没有逻辑性,也可以是没有实证的正确性,甚至是两者同时或缺。

现代心理学的大量实验发现,人的理性是有边界的,是有限的理性,有很多非理性的侧面,因此多一个“固执”的非理性行为不足为奇。

固执和人脑思维的弹性有很大关系。思维弹性低的人,一旦形成认知就认死理,很难做出调整。因此这些人的成长经历至关重要,如果在认知形成的关键期受到某些思想的深刻影响,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无法改变。

思维弹性高的人,会对新思维、新模式充满好奇感,经常性地把实践经验与这些思维和模式进行对比、比较,因此会持续性地产生认知的突破和调整,从而达到动态的理性。

要获得自信力其实并不容易。人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分准备,把工作做细,做到家。厉兵秣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这种提高基本面的方式肯定是最重要的:梅西能当球王最重要的主动因素是球技高、身体好、训练刻苦;马云能创业成功的内部因素有战略、执行、团队、文化等一系列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的东西。

除了把基本面做好之外,心理上的调整同样重要,而且事半功倍。在心理上,我们要做到的事情是克服对自己持续的自我怀疑,但同时又不能走极端,进入固执。

尽量地靠近理性是我们获得自信力的必经之路,但理性地应对不确定性有很大的难度。

一方面,如果我们过度谨慎,在任何时候都远离风险,我们就无法获得对一定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因此只要风险出现,就立即失去自信。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过度激进,冒过大的风险,当现实中某些极端负面的事情发生时,给我们造成重大的经济、肉体或精神上的损失,我们往往会承受不了,进而完全抛开理性,选择让自己舒服的一套思维模式。

比如有人会找个宗教,把自信外包给一个虚无缥缈的神;有的人会找到一个人,把自信外包给这个人,让他来帮助自己做所有的决定;有的人会找到一个组织,把自信托付给这个组织……当一个人完全失去自信时,要么什么判断都做不出,要么会轻易接受没有逻辑或者实证支持的判断。

所以要获得自信力,我们就需要学会冒“可控的风险”。

“可控”不是指没有,因此我们不会失去机会,可以在锻炼中提高。“可控”也意味着风险如果给我们造成现实中的损失,这些损失应该在我们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在我们经历了一系列抵御风险的精神压力,承受了一系列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失败,我们的精神自然会强大起来,自然会产生更大的自信。尼采说“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强大”,就是这个道理。

自信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对风险的把控感,而提高把控感的核心的方法是在实践中使用保守主义,用以提高成功的概率。

这种保守主义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有意调低自己对自己绝对能力和相对能力的估计。低估一些自己的绝对能力,在我们做事时就会更加谨慎,因此受到失败和负面冲击的概率就会小很多。

虽然这种做法会损失一些机会,但可以保持基于理性的自信。飞机要能飞,一个发动机、一套电子系统就可以,然而一旦出事就机毁人亡。所以我们得安装两个发动机、两套电子系统,一套坏了还可以用另一套。这样我们驾驶飞机的时候才能自信。

在跟竞争对手的竞争中,低估自己的相对能力,或者高估竞争对手的相对能力,都可以增强自信。这种有意识地对自己相对能力的低估,可以让自己避免没有把握的竞争。比如和敌人打仗,敌强我弱的情况自不必说,肯定需要保存实力,伺机而动;

保守主义还可以避免敌我能力相当时没有把握的竞争。只有在我方有很大优势时,才加入战斗,这样当然会信心爆棚,胜多败少。

低估自己能增强做事和竞争中的自信,是理性的;高估自己带来的效果是相反的,是盲目自信,是判断失误。

把自己的能力应该低估多少才合适?这要看事情的重要性,自信力的作用有多大。如果事情很重要,人命关天,不能有任何差错,我们低估的程度就应该很大,用以保持“安全边际”,以做到万无一失。

如果事情不是很重要,自信力的作用不是很大,我们低估的程度就可以很小,尽量做到无偏差的估算。

保守主义的另一个方法是降低自己对结果的期望值。人们做事在心理中的成功程度实际并非纯粹由结果决定,结果越好越成功;而是由结果和期望值之差决定。

有了好的结果,如果期望值更高,可能反倒感觉是失败的;有了不怎么样的结果,如果期望值很低,感觉就是成功的。所以,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风险就越大,我们就会越不自信。反之,做事时,如果我们能调低期望值,我们成功的概率就更大,成功的幅度也会更大,因此我们自然就会更自信。由于更自信,我们就能发挥出巅峰状态,因此也更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成果。

梅西踢球,过人如麻,踢任意球出神入化,可以绕过人墙、避开守门员,从二三十米外踢到一个半米见方的狭小空间进门。但踢点球时,离得那么近、没有人墙、空隙那么大,却常常会踢飞或被扑出。为什么?是期望值在作怪。任意球很难,进球的期望值很低,因此踢的时候就没有压力,技术越好进球的概率越大。

踢点球时,如果梅西认为太简单必须百分之百地踢进,等待他的就只会是失败,因为总有踢不进的可能。在这种压力下,即使球王也会感到不自信,人就会犹豫,动作就会变形,反倒更容易被守门员防守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球员,没有这样的心理负担,反倒可以达到很高的命中率。

再试想当年的马云,如果他对获得融资的期望值是一共见十个投资人,那他很早就会放弃。但他如果期望值是见一百个、两百个,被三十四个投资人拒绝就不是件要命的事。他仍然可以信心十足地坚持下去。

不难看出,如果我们顺着这个逻辑一直推导下去,把期望值放到零,我们就可以做到最大的自信,获得最好的结果。

古人早就说做事要“为而不争”,因为努力但不追求,是成事的重要心法。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