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授与研究  >  最新观点  

孙天澍——太极集团的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数字化

本案例荣获

2023拉姆 · 查兰管理实践奖杰出奖

《哈佛商业评论》

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太极集团曾经面临增收不增利、管理问题频出等挑战,但在2021年央地合作、战略重组后,新的管理层入主太极集团,开启了逆势破局的转型之路。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净利润扭亏为盈,并且经营性净现金流入也大幅增加,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资金困境。

这一成功背后,是公司清晰的战略规划和系统性的数字化转型。

在公司高层的领导下,太极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作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集团的数字化转型被纳入国药集团标杆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案例将重点探讨太极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及其底层逻辑,以期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错失行业快速发展 开启战略重组改革

太极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2年的四川省涪陵中药厂,一度面临生产经营的困境。

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该厂改名为四川涪陵制药厂,并依托上海医科大学沈自尹教授的中药组方,成功开发出急支糖浆、补肾防喘片等两个专利产品,从而迅速开拓了市场。

1993年,公司改组成立“四川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更名为“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年底,为整合公司改制后剥离的非医药产业国有资产,由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出资成立了涪陵太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重庆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即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国有股份,持股比例为68.44%。同年6月,涪陵太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太极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重庆市涪陵区国有资产管理局将所持有的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国有股份全部转让给太极集团有限公司,自此太极集团正式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开展集团化经营。

2003年,太极集团以持股56.42%的第一大股东身份控股了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此举标志着太极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凭借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拳头产品的优势,公司销售额迎来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巅峰期。

然而,高速增长的销售额也导致了太极集团对发展形势的战略误判。

盲目投资、粗放经营、产品迭代滞后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再加上“担保风波”的打击,使得公司错失了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陷入了经营持续亏损、市场逐渐萎缩、增收不增利的发展困境。最终,公司在2019年启动改革重组。

2020年10月,国药集团拟增资太极集团获得其66.66%的股权。随后,在2021年4月完成战略重组,国药集团正式成为太极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此后,公司顺利完成了管理层换届。

太极集团拥有13家制药厂、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3000多家连锁药房,是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大型医药集团之一,拥有员工1.3万人。

在医药工业板块,太极集团以中西成药制造为核心业务,产品涵盖六大治疗领域,包括消化系统及代谢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心血管用药、抗感染药、神经系统用药和抗肿瘤及免疫调节药物,同时也提供大健康养生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和急支糖浆作为公司的两大明星产品,在202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2.71亿元和8.81亿元,占医药工业总销售的21.86%和8.48%。

在医药商业板块,太极集团在西部地区拥有最完善的药品经营业态。业务涵盖药品批发、配送、零售和进出口等方面,在川渝地区100多个市、区、县开展业务,并拥有超过2万个直接配送终端。太极集团建立了立足川渝、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强大覆盖网络。其零售药店旗下品牌包括“太极大药房”和“桐君阁大药房”,在川渝地区稳居第一,在2019-2020年度《中国药店》价值榜100强中排名第六。

克服数字化转型障碍 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

太极集团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专注于核心业务,医药工业和商业板块齐头并进,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如今,太极集团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工作。公司负责人高度重视并强调,数字化已成为中医药行业和企业的生存之道。

首先,数字化转型是国企深化改革的关键路径。全球化竞争和疫情影响下,“数据”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国家战略“数字中国”凸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已成为央企、国企深化改革的主要途径。

其次,数字化转型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医药产业链完善,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产业链长、原材料溯源难、市场竞争激烈等。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较落后,需要更多探索和实践,以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挑战。尽管技术投资快速增长,但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增长之间的正向相关性尚不明显。企业面临着缺乏统一愿景和目标、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数据质量和可用性不足等挑战。克服这些障碍,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让数字化转型更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国药集团入主后,太极集团在新管理层领导下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战略思路逐渐清晰。公司董事会于2021年12月制定了《“十四五”战略规划》,以“6+1”产品战略为核心,明确了现代中药智造和麻精药生产基地建设的方向,同时以内生发展和外延扩张为手段,着力中药资源、智能生产、整合营销和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跨区域、全产业链、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实现“做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的愿景。

在建设世界一流中药企业的道路上,太极集团对数字化转型充满期待,提出了“战略引领、数据驱动,三年打造一个数字化太极”的目标(图表1)。

图表1“一个数字化太极”图

太极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具有明显的太极特色。

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通全产业链,实现从药材种植到商业流通的全方位覆盖;

另一方面,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统筹一体和高效运行的规范治理体系。同时,通过数据的应用,实现内外部环节的互动,推动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太极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旨在提升战略价值、业务价值、管控价值和技术价值。基于“一个数字化太极”的框架(图表2),太极集团针对具体业务场景和核心价值进行了分拆和细化,形成了完整的愿景蓝图。

太极集团进行了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设计、路径规划和场景突破分析,评估了产业链条中各个板块的数字化业务场景和应用场景。最终确定了10个业务板块的数字化转型机会点:

● 1. 在工业板块,推进线上数字化、终端数字化,实现数据驱动的营销和产品开发。

● 2. 在生产板块,建立统一的产能数据指标体系,推进产能规划和产销打通。

● 3. 在商业板块,统一数字会员运营体系和运营方式,搭建数字化赋能平台,促进内外部工业销售的深度协同。

● 4. 在科研和种植板块,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质量追溯体系,初步探索AI赋能的医药机理与评估。

图表2:“一个数字化太极”战略思路

太极集团四大板块之间的连通和内外反馈依赖于数据通路的建立,以数据实现业务全链条和管理全方位的突破。在整体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据将驱动太极不断地转动连通,使所有板块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形成一个数字化太极。

数据是数字化太极的源头活水,不断从市场需求中产生,驱动板块之间的连通,支撑规范治理。最终,通过内外反馈与市场需求的联动,不断迭代,形成数字化太极的正循环。

“一个数字化太极”战略的实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业务增长的数字化和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这两个方向通过构建数据通路相互连接。

业务增长的数字化,是指通过对各业务板块的数字化战略的落地,推动业务增长。

而内部管理的数字化,则是通过数字化升级内部管理,包括数据治理、财务管控、流程审批等,提升管理水平。通过数据通路的构建,实现集团内部板块的联通和外部市场反馈链路的贯通。

在这两个方向中,业务增长的数字化至关重要,因为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业务的成功。以核心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的产业链为例,数字化如何驱动业务增长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太极集团通过持续做大核心产品,再从产品到品类、品类到产品线的发展策略,取得了显著成功。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因不含酒精而具有明显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与其他品牌相比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作为太极集团的代表性产品之一,其销售收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对整体业绩贡献显著。

太极集团认识到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和生产对药性的影响,以及药品质量的均一性难以把控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着手通过数字化实现中药产业的标准化,以提升成药质量的稳定性。

为了从源头控制中药质量,太极集团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全程质量追溯平台,并建成符合GAP标准的种植基地。在这个平台上,对种植基地的各项活动,如选址、育苗、施水、施肥等,都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这样一来,他们能够实现药材产地的收购、趁鲜加工和分级贮存,从而为公司的中药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通过 "一朵太极云" 可视化信息系统平台,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的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处理和预警信息功能。这一系统能够全时段自动采集投料、提取、灌装、清洗、检测等数据,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行和质量控制。

中药材首先从产地进入智能化车间进行处理,该车间采用了DCS(分布式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密度、工艺时间等指标,并自动化控制运行温度、流量、体积等参数。在DCS的帮助下,生产参数的精准控制率可达到100%,从而显著提升了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的药液质量。

处理后的药液随后被递送至口服液体制剂数字化车间。该车间配备了12条全自动高速灌装生产线和15条全自动高速包装生产线,使用了智能装备如工业机器人、RGV(有轨制导车)和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数字化车间配备了20000多个传感器,能够实现中药制剂和包装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化运行。相比传统车间,数字化车间极大地提升了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水平,增强了产品质量的均一性。

2017年,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为13.5亿元,但到了2020年,该产品销售额锐减至6.89亿元,下滑了一半左右。这一下滑与政策导致的销售渠道变窄以及产品定位受限有关。为提升销量,太极集团搭建了全渠道数字化整合营销平台,并重新定位了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将其定位为“祛暑、祛湿、祛暑湿”,打造品牌IP“藿小香”。这一新定位和营销策略使得2023年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收入达到22.71亿元,同比增长45%。

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其作用机理不清晰,尽管有实验和临床支持,但缺乏明确的研究结果。为此,太极于2018年启动了“以证统病”研究,对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进行二次开发,将产品定位从传统的“防暑解暑”拓宽到“祛暑祛湿”和胃肠用药双赛道,扩大了应用范围。太极集团希望以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为起点,最终形成一个中医药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大脑,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

太极集团的数字化实践展现了其系统化的数字化战略设计,涵盖全产业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两大关键落地原则:

● 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公司总经理统筹系统性的数字化战略制定,是架构师。这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制度保障,依赖于决策者的决心、引领和持续推动。

● 数字化即业务。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标准是业务的成功。数字化能力是长期在业务上发展的,离开业务场景的数字化是没有根基的。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对企业的战略、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人才管理体系进行全面重塑。

作者:孙天澍、李梦军

文章来源:《哈佛商业评论Lab》

相关阅读

媒体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