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之争,最近一直在大小媒体上刷屏,沸沸扬扬。真相到底如何?由于其中诸多观点涉及到财报数据及分析结论,或有必要为大家做一个梳理,看看究竟应该怎样来解读这些财报数据背后的真相,还原财报的本来面目。当然,这也是回应司马南先生的主动邀请。
“关于联想的5期视频 ,如果我做错了我很愿意改的,我这个人很善于承认错误,错了为什么不改?请大家帮助我进步。”司马南说:“司马南哪儿错了?哪期错了?哪句话错了?哪个图表错了?”
上面的话说的很满,但态度很诚恳。好吧!下面让我们来帮忙看看司马南老师的分析有没有错?哪里有错?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我的善意,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现在能看到的司马南最早一期的视频是11月6日在Youtube司马南频道发布的,不确定这是不是最早的视频?在这期视频中,司马南分享了联想控股2009年9月出让29%控股权的时候国有资产被贱卖了12.9亿元。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根据司马南的视频,说是根据威远生化披露的2008年联想控股的净资产139.49亿元的29%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按139.49亿元的联想净资产乘以29%的股权转让比例,答案是40.45亿元。但联想控股却以27.55亿元的价格贱卖给了泰山会卢志强的泛海控股,其中之差价(40.45-27.55=12.9亿元)约等于13亿元就这么流失了。司马南认为这是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然而,前天看到秦朔发表的一篇题为“关于联想的联想”的文章,指出司马南上述算法中没有扣除联想所有者权益中的少数股东权益。作者认为有理。于是找到了一份包含完整联想财报在内的资信评估报告,即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1日为联想控股出具的一份跟踪评级分析报告(联合信评字[2009]407号)。在这份报告中,包含了7个附件,其中附件2、3、4便是联想控股2008年的合并资产负债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根据2008年联想控股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其中清楚显示的所有者权益合计为77.19亿元。同样用司马南先生的算法,77.19亿元的29%,等于22.39亿元。所以,司马南先生的问题并不是计算错误,而是错把少数股东权益包含在了联想控股的归母权益中了。此为第一错。
少数股东权益是控股子公司中其他第三方股东享有的权益。在合并报表中,美国会计准则将其视为负债,而中国会计准则将其包含在股东权益当中。虽然会计准则各有差异,但从本质上来说,它的确不属于联想控股的股东权益(净资产),所以,在计算联想股东权益转让定价时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应当更为合理。
如果司马南先生理解了少数股东权益的涵义,并且引用了权威的数据来源,也许就不会得出上述贱卖国有资产或国有资产流失的结论了。由此,司马南借以质疑联想的言论或许只是出于一个误会。
严谨的说,司马南这一问有夸大其辞之嫌,或者说也错了,此为第二错。资不抵债,在会计上具有特殊的含义,意指公司的资产不足以抵偿公司的债务。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余额小于负债余额,简称“资不抵债”。根据司马南自己在视频中的说法,2020财年联想的资产负债率是90.5%,也就是说100元资产只包含了90.5元的负债,这算不上是资不抵债。当然,如果加上司马南先生分析中所列出的各种假设,比方说清算、商誉等等,资不抵债的情形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只不过,这样的资不抵债只是一个观点,而不是一个事实,因为它只是基于假设的一个推论。
为此,我在Wind数据库中下载了联想集团2001-2020财年的财报数据(更早期的财报数据不全),联想2020年(确切的说应该是2021财年,因为它的截止日是2021年3月31日)的资产负债率确实为90.5%。并且在过去10年,有持续升高的趋势。这表明联想集团的财务风险正在逐步加大,但这并不代表它一定会陷入财务危机。
就电脑行业而言,也许是由于行业的不景气,行业内企业的负债率普遍偏高。联想过去10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6.26%,而惠普的资产负债率为81.44%,在过去5年,它甚至已超过了100%。从报表来看,这已经是严重的“资不抵债”了。由于它良好的现金流,所以,目前仍然在维持正常运转。但这种情况如果持续恶化,走向破产清算是必然的结果。即使以行业内表现最好的苹果公司为例,其2021财年的资产负债率也是高达82.03%。所以,高负债并不一定意味着资不抵债。在联想正常经营的前提下,散布这样不友好的言论,很可能引起联想供应商和债权人的恐慌,从而伤害联想的正常经营,这是媒体人不应有的立场。此为第三错。
在这一期视频中,司马南还提出联想因收购摩托罗拉产生的318亿元商誉问题和154亿元递延所得税问题。质疑联想为什么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此为第四错。根据会计准则,商誉是永久性资产,是否减值要依据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联想的会计师是国际上有名的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所以,是否提取商誉减值准备应该留给会计师去做专业判断,非专业人士不便去质疑。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师也本着审慎的立场给出了无保留意见。
至于说司马南提到的联想欠供应商货款1,800多亿的“事实”,我在联想集团的财报中并没有找到相应的依据。此为第五错。根据2021财年资产负债表,其流动负债余额合计为273.72亿美元,但其中包含6.98亿美元的银行贷款,3.95亿美元的应付所得税,10.47亿美元的递延收益,9.1亿美元的拨备,以及33.86亿美元的应计费用。如果将这些款项之外的其他负债全部确认为供应商欠款,其余额为209亿美元。如果用当时之汇率6.5528折算,为1,372亿元人民币,怎么也算不出来1,800亿之多。司马南可能错把所有流动负债273.72亿美元算成了供应商欠款。按照这个总数算出来的结果为1,794亿人民币,与1,800亿接近。看来这又是想要夸大其辞惹的祸。
根据截止于2021年9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其流动资产余额合计为313.45亿美元,虽比年报余额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如果扣除明显为非供应商欠款后的余额为242.03亿美元。按照今日之汇率6.3725来计算,其应付供应商款项余额为1,542亿元人民币,这也与司马南危言耸听的“又增加了500多个亿”有很大出入。此为第六错。当然,出入更大的是,司马南还把这些供应商欠款指定为“中小微企业”的欠款。此为第七错。联想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供应商,应该不止是与中小微企业打交道。不知司马南是从哪里分析得出的这一结论?只是随意猜测,还是在年报的哪个缝隙中扒拉出来?我无从知晓。
在本期视频中,司马南还提出联想集团发展30多年,净资产值仅有234.5亿元(我查证了联想财报,确切的说应该是237.26亿元,出入不大,此处不算错),然后以此与杨元庆的个人资产100亿元相比。很显然,这种比较没有意义。因为数据口径不一,前者是指的帐面净值,而后者指的是股票市值。这大概是司马南有意蒙蔽吃瓜群众不明白这二者间的差异。用“驴头”来对“马嘴”。如果司马南先生真是这样想的,那显然是有点不应该了。严格的说,联想帐面净资产237.26亿元的当前市值是922亿元。正确的比法是用922亿比100亿,不应该为了夸大其辞而混淆帐面净值与市值的差异。此为第八错。
当然,司马南在本期视频中还提出了“穷庙富方丈”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尖锐,也很具有普遍性。如果说股东利益有损害,它所损害的显然不只是中科院的利益,更不是其他个别股东的利益,而是所有股东的利益。这是带有普遍性的公司治理障碍方面的法律问题,其中并不涉及会计专业知识,在此不予置评。
很显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的会计问题。判断一家公司的身份或血统,要远比判断一个人类更困难。判断一个人类是哪个种族,也许基因检测就可以帮上忙。但判断一家公司是什么种性?基因检测是没有用的。从财报角度来分析,联想诞生于中国北京,源于中科院计算所,据此,应该认定它是一家中国公司。虽然历经股权改制、上市、购并的各种演变,中科院仍然是它的大股东,所以应该认定它仍然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但由于它的经营遍布全球,所以,说它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也没有错。判断联想全球化的程度,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分析它的收入构成。如果绝大部分的收入源自海外,那么,它就是一家国际化很高或全球化的公司,如果是本土收入占了大头,那么,它就是一家中国本土的公司。
由上图可知,大中华区对联想集团收入的贡献目前已降至23.47%,绝大部分的收入由海外贡献,所以,联想早已成长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对于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全球化经营需要全球化人才,27名高管团队中有14名是外国人,似乎也很正常。这只能说明联想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不能说明其他。
记得在本世纪初期,作者曾与柳传志先生有过一面之缘。柳先生当时鼓吹高科技、国际化和服务的联想。我说那是吹牛,因为联想当时的海外收入还不到1%,国际化的联想只是表达了柳先生的愿望。但如今完全不同了,联想已然成为中国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之一。在今天这篇文章出来之前,我也不了解联想的国际化程度已经这么高。至于这是否会带来国家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或者说高管人员的工资是否过高?显然已经超越了会计的范畴,在此不予置评。
联想是否高科技公司?很容易从两个会计指标上做判断:一是它的研发投入,另一个便是它的销售毛利率。
从研发投入上看,联想集团2021财年研发投入96亿元人民币,占其同期销售毛利的14.88%,所以,它是有一定研发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公司。这一投入比例与惠普公司相当。惠普2020年投入15亿美元,占销售毛利的14.16%;与苹果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也基本一致。2021财年,苹果研发费用占销售毛利的比重为14.34%,彼此非常接近。但就规模而言,联想和惠普则要远低于苹果的219亿美元。就此而论,联想在研发投入方面也不可谓不努力。当然,努力的程度或可更高一些。比如华为过去10年投入了销售毛利的37%用于研发,联想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只不过,在电脑行业的创新突破,恐怕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再从联想集团的销售毛利率来看,其销售毛利率低至16.08%,并不支持它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以及它在研发上的努力。过去10年,其平均销售毛利率为14.4%,这表明其产品和服务几乎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和市场定价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联想集团只是在经营一门电脑生意,并不能苛求它有更大的家国情怀。把企业做成事业还是当成生意,是企业家自己的选择,无论他们做什么样的选择,都应当是他们自己的追求和权利,是他们自己想要走的路。
至于联想产品在国内是否比在国外卖的更贵?这纯粹是市场的自由选择,买卖只是生意,不是慈善。只要合法,就能成立。个中情怀,不予置评。
综观联想集团的业绩,过去20年除了2009、2016和2018三个财年亏损外,其他年份都是盈利。过去10年累计盈利352亿元。说不上丰厚,甚至很簿,销售净利润率仅为1.22%。2021财年盈利77.43亿元,销售净利润率为1.94%。100元销售赚2元钱利润不到,从数字上可以感觉到联想赚钱真的很不容易。
然而,联想集团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一直以来远高于其净利润,过去10年是其净利润的2.38倍,表明公司运营健康,现金流充沛,净利润有较高的含金量。
至于联想利润是否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放贷的“金融帝国”,从联想集团的公开财报中未查到相应的证据。后来才明白司马南先生说的金融放贷,其实指的是另一个会计主体——联想控股。联想控股本身就是一家投资公司,其超过一半的收入源自金融业,显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怎么就变成了科技公司搞金融放贷了?此为第九错。由此也可看出,司马南先生为了说事,证据是否恰当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对想要表述的观点有利都可以拿来用一用。但从严谨的角度来说,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是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放在一起来讨论和分析,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最后,我们来说说司马南老师的会计专业能力及视频中所涉及的财报分析结论。司马南老师为了增强分析结论的权威性和说服力,专门做了一期视频节目来秀“肌肉”,展示他的会计专业背景。他说:“我学过一年会计学原理,学过一年商业会计,后来我在杭州商学院,我带的那个班儿叫会计学专业。我带的学生一大帮注册会计师。”我相信大家看完这段话的意思已经明白,司马南老师言下之意是一大帮注册会计师的老师,会计专业分析自然也不在话下。
但我想说的是,从这段话中我只看出司马南老师具有很好的说话艺术,但却并没有看出他有很强的会计专业能力。其实司马南老师自己也很谦逊,只说自己当过那个班的班主任,并没有说自己是他们的专业老师,说司马南老师会计分析很专业的人,恐怕只是自己想多了。
除此之外,司马南老师还在视频中引用了大量“明德先生”的研究结论,对明德先生推崇备至。由于时间关系,我也来不及去看明德先生的大作。但从司马南老师引用的结论来看,这些关于联想财报的分析似乎欠缺些许严谨,鉴定完毕!
以上内容只是针对司马南关于联想质疑的财报部分。关于司马南质疑联想案例所涉及的联想之殇、社会之痛,深有同感。本文分析所指出的这些司马南老师视频中所可能存在的瑕疵,只是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说话氛围,并不是否定司马南的质疑。其实,他的观点中包含了很多闪光的智慧,代表了很多人的立场。发表此文的目的只是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说话,以事实为依据,既不夸大其辞,也不篡改事实。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发展与和谐进步。祝愿大家安详、和谐与快乐!
最后需要再次声明的是,本文的分析结论仅限于司马南的视频内容和联想集团及联想控股的公开财报。本文只陈述事实,不表达观点。也不对这些公开年报中数据的公允性负责。本文之分析结论不构成任何要约或承诺,也不对你在本文档基础上做出的任何行为承担后果。(刘雪莹对本文成稿有重要贡献)